时间:2023-06-06 16:51:01 | 来源:网络营销
时间:2023-06-06 16:51:01 来源:网络营销
上线8年后,微信公众号终于能翻页了:昨天晚上收到微信公众号的一个新功能邀请,官方给这个功能起的名字叫「文末连续阅读」。
说白了,就是在文章底部可以添加「翻页功能」了。
文章翻页,这个在博客时代已经非常成熟的功能,在公众号产品发布 8 年后才出现,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
2012 年我还在写博客的时候,系统都会在每一篇文章底部自动加上「下一篇」或者「上一篇」这样的链接,目的是让读者快速在文章之间进行切换,同时也尽可能留住读者的注意力。
而在公众号时代,写完一篇文章后,如果不手动在文章底部添加历史文章链接,那这篇文章就是独立且割裂的。
所以,你能在很多公众号文章底部看到很多类似「历史文章」、「上一篇」、「推荐阅读」之类的区域,并且下面跟着一些蓝色字体的链接。
可是,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蓝色的字体其实可以点击且能进入对应文章的。
这也印证了一个产品观点:很多在我们看来是常识的东西,在产品上必须以非常明确且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用户才能理解。
微信公众号这次的「文末连续阅读」功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个文案明显的且带有可点击提示的「上一篇」和「下一篇」按钮,告知用户这是可以按下去的,是能进入下一篇或者上一篇文章的。
此外,还能查看收录于该话题下的所有文章合集,哪篇看了、哪篇没看,也一目了然。
回到前面的问题,为什么公众号产品发布 8 年后,微信团队才推出这个在博客时代已经非常成熟的功能?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还得从公众号的定位说起。
之前龙哥在年度分享中提到过,公众号起初的定位是要取代短信平台的,并不是想做成一个媒体平台。
功能机时代,我们经常会收到一些营销性质的短信或彩信,用户无法选择,只能被骚扰,且营销效果不好。
公众号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不过不小心做成了一个媒体平台。
所以你看,公众号文章底部会有「阅读原文」这种功能的存在,这不是为媒体平台准备的,而是为短信平台准备的。
只不过用着用着,就被大家用成了另一个样子。
记得早年刚开通公众号时,很多人都会把「阅读原文」设置成自己博客文章的链接,然后公众号文章写一个短内容介绍,试图将微信的流量往博客导,而现在恰恰是反过来了。
正因为是这个定位,当时的公众号不需要像博客一样加上「翻页」功能,因为短消息都是独立的,没有上下文关系。
而之后,随着微信公众号的发展,使用它的用户大部分都是媒体人或者写作者。谁来用,就会把产品往哪个方向带。
慢慢的,微信公众号越来越像媒体平台,最后,它就变成了一个媒体平台。
另一个原因,就是「翻页」功能原本也有解决方案,只是这个方案是用户自创的。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自己在文末加链接。
链接功能本身也不是为了「翻页」场景而存在,只是方便作者在文章内嵌入其他文章链接。
没想到的是,大部分作者把它当成了翻页功能的出口,一用就是很多年。
这再次印证了另一个产品观点:你认为你的产品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户认为它是什么。
再看这个「文末连续阅读」功能,它的出现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经过了好几次的迭代。
这个功能的设置是在后台「话题标签」栏目下,这个栏目的前身是「专辑」,再之前叫「页面模板」。
最初,页面模板只是一个可以单独集合文章的静态页面,作者可以将这个页面嵌入公众号菜单。
后来,基于图文页面模板也衍生出来了不同类型的模板支持。
但是,单独设置模板也只是在同一个作者的内容体系内,无法实现不同作者不同内容的打通。
话题标签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话题标签既把独立的内容串联了起来,也打破了公众号作者内容孤岛的处境,让同标签之下的内容得以聚合。
并且,也给「翻页」功能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等内容串联聚合好以后,再推出「翻页」功能,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从这一系列的变化,其实也能看出微信团队的产品迭代变化,小功能,大产品。
接下来,你可以体验一下这个新的「文末连续阅读」功能了。
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唐韧(ID:RyanTang007),作者:唐韧。
关键词: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