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该如何做好产品的架构和流程
时间:2022-05-27 16:15:02 | 来源:网络营销
时间:2022-05-27 16:15:02 来源:网络营销
从事产品设计行业有些年头了,发现还是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不断强迫自己去思考,去总结,可以说这是这个行业最吸引我的地方,并且,我也时常翻看自己之前的总结,发现,总是能从过去的总结中重新寻找很多灵感,也许正是这样的感觉不断的推动着自己在往前走吧!
1、产品的架构 产品设计工作,首先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依据设计者对市场的理解,对用户的理解,对战略布局的理解,去搭建一个生态系统,或者换个角度看,就是一个虚拟的王国。
在亿企邦看来,产品架构是最底层的设计,这会直接影响到后续产品的不断发展路径(具体可查看亿企邦《是什么影响了产品设计的进化》的相关介绍)。
我比较喜欢用一个词叫做“产品的边界”,任何事情都有边界,产品也一样,产品边界的一个直观外在体现就是产品的架构。
比如,在12年的时候,我在做快捷酒店管家的产品,快捷酒店管家的起源是一张便签纸,连长在上面画了一个原型,地图上面插几个小牌子,牌子展示的是酒店的名称,这就是快捷酒店管家最早的产品框架。
我对这个产品框架做了完善,增加了个人中心的入口,增加了展示列表的入口,但是,架子没有做改动,就是以地图为核心,展示附近的酒店。
现在回头再看这个框架,是有明显的边界,其根本的限制就在于地图的使用,地图占据了用户界面的绝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看上去很直观,但是实际上展示信息有限,所以,如果快捷酒店管家要做更广阔的探索,必须要改变这个架构。
同样的,uber作为一个用车应用,也使用了地图作为其基本的产品框架,而国内的打车软件滴滴和快的也都使用了这个架构,这个框架对uber而言,有更多的限制性,可以预见的,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架构将成为限制其产品扩展的一个巨大问题。
uber用地图做为主要界面展示,揣测一下,是试图达到这样几个目的,将车辆的位置实时在地图上展示,可以突出很多车,且车就在附近的感觉,建立用户的信任感。
当只有一个业务的时候,这个框架非常适合,但是,扩展性就差了很多,我们可以看到,uber目前主要在页面的下方,与地图并列的部分展示不同的车型,不同的服务的,在某些地区,服务特别多的时候,uber都开始采用双行选择的展示方式了,很臃肿。
可以预见的,国内学习uber的滴滴和快的,肯定会多品类的扩充,肯定会遇到一样的尴尬。
另外一点,车辆在APP的地图里表现为一个图标的时候,因为颜色的限制以及形状的限制,如果密集展示的话,会导致地图非常的难看,密集恐惧症啊!
相对而言,易到用车目前的产品框架在扩展性上则强了很多,易到用车抛弃了地图模式的产品框架,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使用了服务细分,并且下面的模块也可以延伸更多的细分服务类型,在非地图的产品架构下,甚至扩展类目压力都不是很大。
所以,搭架子是一个很基础的产品工作,一个好的产品框架需要同时具备易用性、稳定性、扩展性。
搭架子是一个如此重要的产品工作,以至于很多产品直接放弃了这个工作,搞起了拿来主义。
所以,我们看到在中国,所有的电商产品、在线旅游产品基本上都是同一个产品框架,如果不是用色和logo的区分,你几乎分不出来哪个产品是哪个,如下图所示:
在亿企邦看来,搭架子的外在表现是产品的界面结构,这是一个比较容易被看出来的架子,而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架子则是业务架构,业务如何通过技术作用产品。
比如说,你不能让业务之间有太多的耦合与相互嵌套,共用一套流程看似很快,坏处也显而易见,未来你想改动任何一个流程,都会影响到所有的业务;你也不能把同一个业务体系里的功能,分散到各个业务流程里去,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系统,通过调用的方式去支撑不同的流程,比如风控、个人信用体系等。
总的来说,业务层面的架构与产品层面、技术层面的架构需要相互作用,最终确定产品的边界。
2、产品的流程 框架一旦确认下来,接下来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确定流程,这里的流程表现在产品上就是产品流程,而背后驱动的则是业务流程(具体可查看亿企邦《产品设计开发流程文档编制指南》的相关介绍)。
在做快捷酒店管家的时候,我们没有依照现有的流程,完全从移动出发,从需求出发思考了一个新的流程,包括:不需要用户登录,直接用手机号作为帐号,密码就是每次的短信验证,最大限度的提高流程效率,默认就是用户自己给自己预订,预订就是一间房,尽量弱化分枝流程等等,这背后都是一个核心的业务逻辑在支撑,马上订,立即住。
uber的业务模式下,追求了极致的快,所以,uber使用系统发单的模式,用户点击使用,系统按照规则给用户派发一辆车来,而易到用车的模式则相反,用户点击使用,系统会给出一些司机,用户自己来选择司机。
一个系统决策,用户没有决定权,一个系统推荐,用户有完全的决策权,在亿企邦看来,这2个流程下,2个产品的不同价值观与调性就出现了。
用车这件事,并不是一个特别标准化的事情,因为用车背后的意义其实是服务,服务无法标准化,或者说,标准化的服务的边界很显而易见。
再一点,用车这件事,核心并不是快,而是有车,其次是这个车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专车不像是出租车那么标准化与深入人心的信任感,所以,在使用这个服务之前,需要给用户建立信任感,建立信任感的方式就是让用户自己去选择。
这个选择,虽然是用户去点击了一次,但是并没有拖延用户太多的使用时间,在效率上损耗不大。
同样的,为什么uber那么强调信用卡付款,甚至在注册的时候必须要求绑定信用卡,而国内大多数的专车应用则把这个步骤放在了后面,2个完全不一样的业务思路,高门槛控制新用户,进入之后第二次使用流程超级顺畅,下单,来车,下车直接走人。
所以,产品的流程必须追随着业务的流程走,然后通过交互方式的优化来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
亿企邦点评: 我们看到太多平庸的产品,根源就在于细节不到位,我最痛恨的就是产品经理对我说,我觉得这个也可以吧,一句也可以吧,心中的那口气就完全散了,再也做不出惊艳的产品。
不注重细节的产品可以生出来,但是肯定活不下来,不注重细节的产品经理也永远都只会是个功能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