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豹变 解析拼多多运营模式
时间:2022-05-12 04:15:01 | 来源:网络营销
时间:2022-05-12 04:15:01 来源:网络营销
撰写 | 威连
2018年7月,成立不到3年的拼多多在纳斯达克敲响了上市的钟声,中国新电商第一股诞生。
在电商市场格局已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拼多多不仅冲出了重围还重塑了行业,让猫狗之战变成了三国争雄。某种意义上讲,这似乎也标志着阿里、京东战略防御的全面失败。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拼多多的快,则可以用恐怖来形容:短短三年从零起步做成了一个拥有4亿活跃用户、超300万活跃商家、月GMV破千亿的新电商龙头。
8月21日,拼多多发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12个月期间,平台GMV达709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621亿元同比增长171%;实现营收72.9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7.09亿元同比增长169%。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8%。上述数据表明,拼多多的增速依旧接近10倍于行业平均增速,成为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的起家并不十分光鲜。在当时,社交 团购的野路子显然不是主流电商关注的重点;而头顶山寨、廉价的标签,更是引来刘强东、张勇等一众大佬们的不屑与嘲讽。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当不起眼的拼多多从侧翼包抄杀入中国电商主战场的时候,阿里、京东们才从恍惚中惊醒,匆忙找寻应敌之策,甚至选择复制前者运营模式。然而兵临城下,为时已晚
错位竞争占领下沉市场
拼多多是在微信生态下成长起来的社交电商平台,2015年4月,拼多多公司推出了第一款社交电商应用 拼好货,主打水果生鲜拼单;同年9月,多品类平台拼多多上线,从此走上了开挂模式。
关于拼多多的成功,CEO黄峥在接受《中国企业家》的采访中给出了一个谦虚而又合理的解释:70%靠的是运气好,另外30%是团队应得的。
的确,对于拼多多而言,之所以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崛起并跃居中国电商前列,是由外部势能和内部价值网共同支撑起来的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占了。
首先,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几个关键的外部因素为拼多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方面,淘宝、京东等十几年的电商发展教育了用户,网购得到越来越多的三线以下城市用户的认可;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微信的崛起、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移动支付的推广也为下沉市场的电商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可以说,这是时代带来的巨大红利,而正好又被拼多多赶上。如果不具备以上因素,那么4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可能就无从谈起。
而更重要的,则归功于拼多多行之有效的策略以及快速出击的打法:深耕比阿里、京东核心用户更下沉的五环外与县城、乡村市场,在巨头们的无争地带轻松获取增量市场的红利
1、利用阿里策略漏洞进军五环外
2015年年中,中国电商界出现了不大不小的两件事,一个是6月份的淘宝打假,另一个是7月份的京东抛弃拍拍。
从当时的形势看,两家巨头的行为可以理解为消费升级之下顺应时代潮流的表现。但结果却是,大量没有品牌自然流量和交不起更多钱的低端供应链被无情抛弃,这些淘宝外溢的商家急需找到新的出路。
恰恰也是在这一年,拼多多成立,顺势接过了被消费升级挤出的买家和卖家,在一片蓝海的下沉市场混得风生水起,一时间找不到对手。
所谓下沉市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环外人群。相较于一二线城市,这个市场的人群特点大多是时间比较充裕,社交范围窄,对品牌的认知度有限,又很注重产品的价格。
一直来,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是站在五环内居民的角度去开发和设计,相反,占据中国市场巨大份额的农村及偏远地区的下沉人群长期被忽视,这是五环外市场处境的真实写照。
而数据显示,我国下沉市场用户规模超过6亿,占总用户的54.3%。无论是移动互联网人均使用时长还是用户增长速度,下沉用户均取得领先。
因为定位于五环外的消费需求,拼多多采用高性价比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也许商品质量并不是很高甚至可能是劣质,但超低的价格又极具诱惑性,这与五环外人群的消费观不谋而合。
在拼多多APP的首页,秒杀清仓特卖半价购等标签格外吸引人眼球。打着正品低价口号的拼多多,也因这些看得见的优惠获得了巨大流量。为此,短短3年拼多多使用用户突破3亿,成为最当红的电商平台。
我们与淘宝是错位竞争,争夺的是同一批用户的不同场景,错位才会长得更快。黄峥一语道破了拼多多战略的关键。
2、深耕团购模式,开启社交裂变
除了抓住下沉市场的新蓝海,拼多多的成功更离不开其开创的社交 电商新模式拼着买,更便宜。
可以说拼多多是把微信流量玩得最好的一家社交电商平台,它充分利用了社交元素,针对不同需求的人群,使用拼团、砍价、抢红包、助力等游戏式玩法,迅速完成用户积累。
一方面,拼多多主打拼团购物理念,用凑单和团购的方式让用户自发去寻找亲人、朋友拼单,实现销售额增长。另一方面,拼多多基于微信熟人关系网络,打通APP和服务号,用砍价免费领商品和签到领现金等方式实现用户增长。
事实证明,这样的打法是行之有效的。
对于以搜索模式为主的传统电商而言,无论是自建 App ,还是在电商平台上开店,都面临着获客和活跃度的双重压力,而自带社交属性的拼多多则解决了传统电商的流量和获客难题。
从传播上来看,拼多多用户通过转发获得折扣券或者红包,这种模式主要针对价格敏感度高的用户,分享高频、低客单价的商品,在拉新阶段使用极为有效。
以拼多多帮忙砍一刀为例,要想通过砍价来获得商品的最低价,首先要建群并分享帮砍链接,而亲朋好友们点开链接后要想砍价成功,还需要下载APP、注册、登录等一系列流程从而达到砍价的效果。
在优惠、返现、促销、低价秒杀等手段的刺激下,拼多多的商品在用户的微信和社交圈不断传播,从而获取新用户、激活老用户,完成拼多多平台的自我传播、引流、付费等一系列动作。
不得不说,拼团是一个深刻洞察人性,同时高度契合社交生态特点的机制。拼多多相当于将用户变为分销商,借助用户的关系圈扩张用户,消费者成为了参与者和规则的制定者,通过社交网络,他们的主动性被发挥了出来。
当然,拼多多裂变也并非现象级营销场景行为,据QuestMobile数据,拼多多已形成搜索-筛选-分享-购买的消费场景,使用粘性优于行业整体水平。
3、需求推动供给,打造线上Costco
拼团和社交只是手段,而由价格与价值形成的性价比,才是市场上最强有力的竞争武器。
要说拼多多是怎么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俘获广大三四线群众的,最简单的总结是:无他,唯便宜尔。
在拼多多的商城,我们看到的是9块9包邮的大包纸巾、标价7.9的T恤衫、100多块钱的扫地机器人,价格便宜到让人不敢相信。事实上,这些都要归功于拼多多独有的杀手锏用C2M商业模式做新零售时代的Costco。
C2M的核心即柔性化生产,它抛弃了中间商赚差价的传统模式,直接连着消费端和制造端,按照不同地区、不同群体消费者多样化、深层次的订单需求进行生产。
拼多多C2M模式
对于拼多多来说,做的是C2M的定制化工厂的极致性价比。通过提供极低价的SKU形成大规模拼团,从而稳住自身基本盘,强调从物美价廉的基本款出发,通过低价多销模式带货。
简单地说,就是拼多多和那些没有名气的优质制造企业合作,一起打造新品牌。
首先,拼多多像Costco一样做深度的SKU,也就是爆款产品。以标品为主,对高频、低价的产品为先进行市场测试,在确认需求之后,拼多多会联系上游的生产者开足马力,生产销售适合拼多多的产品,这也就是拼工厂的由来。
另外则是拼多多的商品分发依赖推荐,它以算法替代买手选货,让货主动找人。根据用户以及用户好友的购买偏好、浏览历史来推送和排序用户搜索的商品,使用户的需求集中到有限的SKU上形成爆款,兼具性价比和喜好。
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的选择直接影响了平台推荐和上游的制造商们:打造一个品系不如打造一个爆款,这让零售的本质服务消费者需求,重新回到电商们的视野当中。
由于没有经销商、没有营销费,拼多多彻底干掉了中间商赚差价的一环,拼多多做成了顾客工厂模式,因此从拼工厂出来的商品价格得以贴地飞行。
并且,由于拼多多上的商家多为中小型品牌,很难自建全套设备,通过拼工厂的一站式生产,既保证了产能,又方便拼多多对其进行质量把控和管理。
以纸巾生产厂商可心柔为例,其在天猫渠道试水后很快达到流量瓶颈。入驻拼多多后,定制推出29.9元28包纸巾特惠装,工厂每一单的净利润不到0.9元,借助拼多多流量优势,主打薄利多销策略。
供应链升级将是我们很长时间内的战略重点,拼多多的最终模式是使得上游能做批量定制化生产,黄峥表示。
形象升级高调杀进五环内
资本市场上大获全胜的拼多多,也因追求极致的低价而让自己卷入舆论风波,并由此引发了消费升降级的大讨论,廉价、劣质成为其长期撕不掉的标签。
拼多多的问题不在于廉价,而在于廉价之下充斥着整个平台的山寨、假货商品,以及长期以来在消费者心中逐渐固化的劣质形象。卖假货不是长久之计,拼多多需要求变。
对于拼多多来说,除了来自于舆论的压力外,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方面,拼多多面对的是阿里、京东等巨头的反扑。从去年开始,嗅到下沉市场甜头的巨头们开始成为拼多多的模仿者,并逐渐向五环外发力:阿里推出淘宝特价版,目标直指拼多多;京东成立拼购业务部,负责拼购业务的发展;苏宁在乐拼购业务基础上上线苏宁拼购,并将其列为关键业务。
另一方面,作为拼多多根据地的五环外,也因众多玩家的进入变得拥挤,尽管拼多多在下沉市场的争夺中没有碰到压力,但平台的迭代和升级依然显得十分迫切。
面对巨头们的围剿以及自身的困境,拼多多不仅要守住已有的山头,还积极地向一二线城市市场进军,完成自己第二阶段的进化。
1、打击假冒伪劣,重塑平台形象
如果说被阿里和京东所抛弃的低端供应链成就了拼多多,那么如今拼多多最大的软肋同样也是低端。
2018年7月,拼多多以240亿美金的上市估值迎来了IPO的高光时刻,却也引发前所未有的讨伐声浪。关于山寨和假冒伪劣的质疑一度让拼多多蒙上阴影,以至于拼多多高层说至少影响3年。
作为一家电商平台,尤其是一家早期充斥大量山寨产品的平台,拼多多要改变自己的固有形象,最根本的途径,只能是打假。
为此,拼多多方面制订了解决平台上伪劣品和仿制品的相关解决方案,并称为 双打行动。针对潜伏在自家平台的近几百万件劣质商品,以及社会持续关注的 傍名牌 现象,拼多多进行靶向治理,并专门开设了举报邮箱。
官方显示,拼多多2018年在平台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动关闭超过6万家涉嫌违法违规店铺、下架近4500万件违规商品、前置拦截近3千万条侵权及违规链接,协助警方抓捕百名制假售价犯罪嫌疑人。
不仅如此,拼多多还不断尝试创新技术手段加强平台治理,如利用算法模型与图像识别技术打击傍名牌,哪怕消费者在搜索框输入山寨词,也只能搜到正规品牌,倒逼傍名牌商家知难而退。
在2019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CEO黄峥表示,为进一步减少假货和侵权产品的数量,今年会在产品质量团队上新增500名员工打假。可见对拼多多来说,打假永远都在进行时,而没有完成时。
拼多多打假,不仅仅对提升用户体验、维护消费者权益有好处,对售假者来说还是一种威慑和警示。通过双打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外界对于拼多多的不全面看法,这为拼多多赢得广泛的赞同和口碑。
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个以性价比为卖点的电商平台,拼多多的山寨假货问题也最为突出。某种程度上讲,拼多多更具有假货基因,因此打假也成了黄峥团队永远的事业。
2、上线品牌馆,摆脱山寨标签
今天其实是把山寨问题和假货问题混在一起了,当舆论进一步提高的时候,把所有问题都变成了假货问题。这是拼多多陷入舆论漩涡时黄峥的无奈回应,但也足以看出拼多多品牌声誉的尴尬。
除了打假,拼多多找到了更为直接的洗白方法品牌升级。
拼多多号称有4亿人在用,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显然不能与简单的低消人群对等。拼多多的理念是,与其让消费者长期使用不可靠的低价产品,不如把更多的人带上消费升级的大船。
2018年9月,拼多多将名品折扣升级为品牌馆,包括奢侈品阿玛尼和网易严选等在内的500多个品牌入驻,被视为拼多多向品牌化路线转型的开端。
品牌是供应链中的关键一环,对于拼多多而言,产品质量和供应链的问题一直是悬在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通过与品牌商家、代理商展开合作,拼多多或许能够促成类似于OUTLETS的销售模式高端商品 折扣低价,以性价比吸引更多消费群体。
在以往,拼多多商品运营的逻辑是货找人,品牌馆的出现一改以往拼多多淡化店铺的画风,从海量产品中挑出品牌,以品牌馆的形式强调其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的品牌馆的经营模式和阿里天猫并不相同,它并非完全是品牌商直接入驻,而是销售品牌商品的专卖店和旗舰店的集合收纳入口,以此来区别之前的山寨品。
但即便如此,品牌馆的推出也被认为是拼多多品牌化的第一步。拼多多转型的本质是从廉价走向低价 品质,从追求快速增长,到精细化运营存量用户。
除了推出品牌馆,拼多多还不断斥巨资做品牌升级营销,旨在通过广告投入增加品牌知名度。在《快乐大本营》《中国新歌声》《非诚勿扰》等娱乐节目上砸下数亿元广告费,使得其负面声音在五环以外的群体中越来越小。
品牌升级计划是拼多多重要战略之一,其带来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基于燃数科技的数据,拼多多品牌馆GMV占比增速明显,从2018年10月的2.2%增长至2019年6月的8.3%。
当然,要想彻底根治平台假货、撕下山寨标签,不是仅仅靠建立品牌馆就能达成的,拼多多还需要不断健全知识产权治理制度,完善平台对侵犯行为的处理能力,而这也将继续考验着拼多多的智慧。
3、成立秒拼事业群,进军一二线市场
性价比一直是电商大战的焦点,而如何突破价格魔咒,打造无论五环外还是五环内的品质电商,升级和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是所有电商平台关注的重点。
阿里选择派出聚划算争夺下沉市场,拼多多则是推出限时秒杀向一二线城市挺进。
将知名品牌限时秒杀,借助实惠优势打入一二线城市人群,是拼多多未来的核心进攻策略。从2018年618降价400元卖苹果手机,到2019年扩展到10000种品类,拼多多的限时秒杀业务正在发展壮大。
作为618最重要促销手段,百亿补贴计划于6月1日正式启动。而今年的618 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购物补贴并没有因为618的结束而停止,反而是延续至今。
拼多多百亿补贴计划
据拼多多官方数据,今年618期间,平台DAU达到1.35亿,较去年同期增长48%,而限时秒杀频道是对DAU贡献最大的业务板块,订单增幅同比达到320%。
数据还显示,6月1日-12日上午11点,水果生鲜及农副产品订单总额超67亿元,80%的订单来自一二线城市,包括iPhone在内的高客单价商品,成为这次促销的核心驱动力,高端用户人群增势明显。而平台上3C产品在下沉市场订单量同比增长首次超过一二线城市。
拼多多表示,3C在下沉市场的暴涨说明中产消费正成为618大促的核心驱动;同时,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则正呈现向下趋省、向上趋好两大消费趋势,其对顶尖商品需求旺盛,同时亦是产地直发的平价农产品最大的消费群体。
6月27日消息,拼多多内部人士向媒体确认,拼多多正在考虑将旗下对于DAU贡献最大的限时秒杀频道独立出来,成立秒拼事业群,独立后的秒拼的目标是进军一二线城市市场,单挑聚划算。
时至今日,从三四线城市崛起的拼多多一直被外界评价为五环外的电商巨头。事实上,拼多多APP早已不知不觉入驻大多数一二线城市消费者的手机中。
极光大数据发布《2019年Q1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的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拼多多新增用户44.2%来自二线及以上城市,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持续上升。
4、去腾讯化、弱化拼团模式,转型主流电商
拼多多是微信社交红利的最大受益者,尤其是被腾讯投资之后,其在微信上的拼团和裂变更是一路开绿灯。然而黄峥却一再对外强调:拼多多并不是社交电商拼多多不属于腾讯系。
究其原因,这是拼多多规模化之后出现的微妙变化交易过分依赖微信社交场景,会让拼多多失去部分主导权,尽管腾讯亲儿子的身份已被实锤,但三年而立的拼多多更想自立门户。
事实上,拼多多正在利用如APP点评返红包之类等运营手段,鼓励人们更多去自家APP停留,直接在APP里拼团。据官方透露,目前拼多多来自 App 的成交量已经占到总成交量的一半以上。
这意味着,拼多多通过社交传播将用户吸引到自有平台上以后,正在逐渐摆脱对微信的依赖。
同时,拼多多也开始改变其游戏化的砍单拼团模式。如今在拼多多App上,只需要和陌生人拼单就能享受拼单价,需要邀请好友砍价的商品也仅限于助力享免单砍价免费拿帮帮免费团这几个入口之中,社交性在逐渐降低。
人们惊奇地发现,如今的拼多多越来越淘宝化了。打开APP会发现,不管是界面的陈列还是Banner页推荐,包括各大购物节的优惠活动,拼多多都与传统的电商巨头非常相似。
黄峥曾说,他不希望拼多多成为下一个阿里,而是成为独特的、被人记住的存在。但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拼多多对标的公司是谁,它的野心必然是互联网电商行业的头部企业。
老虎证券投研团队对此表示:不管黄峥承不承认,拼多多这种改变确实有效仿天猫的趋势。这个模式不仅是天猫有,亚马逊、京东都有,这是电商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边界创新新一轮的商业革命
今年2月,拼多多披露美股后续发行(FPO)计划,扣除发行费用,新股发行所得款项净额超过10亿美金。拼多多方面表示,此次募资所得将主要投入涉及农产品上行与新品牌计划等新商业基础设施。
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这是自去年上市以后拼多多最大的发力方向,拼多多不仅将两者纳入公司的核心战略,还将其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拼多多看来,农产品上行肩负着国家乡村振兴和扶贫的历史使命;而新品牌计划,更是中国中小微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源泉。
1、农产品上行:拼多多改变农业
2015年,淘宝和京东正式进军农村,两家电商巨头采用代理、刷墙等方式拉新,但几年下来并没有完全吃透这个市场。
而黄峥带领着拼多多,从2016年开始扎根农村,先是通过社交拼团的形式帮助贫困地区打开销路;又创造拼农货模式,以拼代捐进行扶贫。
数据显示,2018年,通过拼多多平台一共卖出653亿元的农货,同比增长233%,平台带动62,000余名新农人返乡。
以卖水果起家的拼多多对于农产品似乎有一种执念,它试图颠覆传统的农产品产业链条和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市场产销难的问题。
一方面,拼多多线上通过拼农货模式连接农产品和消费者,减去中间商、广告费、流量费等环节成本,线下以产地直发的模式,让农民和消费者实现利益共享。
另一方面,拼多多投资打造农货中央处理系统,升级农产品产销体系。通过重新整合大量的工业、农业产业链,加强种植信息与市场信息的管理和链接,解决农产品产销体系落后的问题。
一起拼农货落地浙江中牟后,以高于市场价0.15元的价格从合作农户手中收购大蒜,为农户增收100余万元。并且,拼多多平台以5斤9.6元的价格销售这批公益蒜,价格仅相当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超市售价的1/4。
今年4月,拼多多的多多农园落户浙江保山。通过多多农园,拼多多将实现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和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探索农业产业新模式,让农户成为全产业链的利益主体。
对于保山咖啡农户来说,这是身价低廉咖啡豆的一个逆袭之战:多多农园将会帮助贫困咖农成立合作社,设立专门培训班、工厂,改造种植、加工、销售环节,提升产豆品质,使其获得与采购商的议价权。
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5年内,拼多多在进一步扎根浙江的同时,还将在浙江、浙江、浙江、浙江、浙江、浙江、浙江等8省及自治区落地1000个多多农园。
连接政府、农园、消费者,优化资源配置,多多农园生态将打破小而散制约,帮助中国农业由粗放式到精细化转型,变革中国农业。
着名扶贫专家李小云对此表示:多多农园瞄准了农业产业利益分配、农村人才留存等核心问题,该模式若成功,将推动很多农村发展方式发生转变,形成伟大变革。
2、新品牌计划:推动制造业转型
十几年的电商发展完成了对传统零售的重构,但目前来看,这种重构还集中在流通和销售环节,对供应链端的改造则是电商行业下一阶段的使命。
拼多多正加大力度着手于供应链端的数字化改造,尝试从B2C到C2M的模式进化。C2M模式之下,拼多多通过市场需求迅速改变供应链,提升生产效率。
2018年12月12日,拼多多新品牌计划正式启动。通过该计划,拼多多将扶持1000家覆盖各行业的品牌工厂,帮助他们更有效触达4.185亿消费者,拥抱内需大市场,以最低成本培育品牌。
作为拼多多的长期战略项目,新品牌计划以消除生产端的不确定性,帮助优质制造企业实现稳定发展,让C2M的实践持续深入。
创立于2007年的丝飘是众多一线品牌卫生用纸的代工厂,目前很多名牌卫生用纸都是该厂生产的,但是这家厂自营品牌的产品却籍籍无名,无人知晓。
浙江德力是亚洲最大的日用玻璃器皿生产工厂,产品出口全球70多个国家。2018年,德力在国内市场的市占率接近20%,然而,德力自己没有品牌和渠道直接把产品销售给消费者。
浙江三禾是国内顶尖厨具制造商,为双立人、LE CREUSET、膳魔师等国际一线品牌代工产品。在意大利,几乎一半的用户都在使用三禾制造的厨具产品,然而国内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生产厂商。
事实上,像丝飘、德力、三禾这样的企业在中国有很多,它们拥有世界级的设计、工艺和制造能力,却因行业和发展历程,始终难以建立高辨识度的品牌。一旦外贸订单出现波动或国内竞争加剧,企业便增长艰难。
新品牌计划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丝飘、德力们的增长难题。一是通过需求前置化,让消费者的意志来决定产品方向;二是在此基础上,用稳定的需求推动企业的高成长。
这样的体系之下,成员企业不必过分追求品牌溢价,依然能够取得稳定甚至超预期的扩张。
以德力玻璃为例。2019年1月,德力入驻拼多多,结合新品牌实验室关于消费者需求的信息和数据,德力调整了产品。在没有前期推广的情况下,德力酒杯首月的销量接近15万只;拼多多年货节期间,德力红酒杯的单品日销量超过2万件,整体销量环比增幅超过50%。
据统计,在新品牌计划推出半年多的时间里,拼多多收到超过6000家制造企业递交的申请,近500家企业和品牌方参与了试点工程,正式成员达63家。在此带动下,2019年,拼多多已推出1200余款高性价比的定制化产品,订单商品超过5700万件。仅618期间,平台定制化产品订单量便超过900万笔。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主任朱恒源教授分析认为:中小制造企业转型的难点,在于研发和品牌化投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拼多多通过确定的订单、确定的需求指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甚至消除生产的不确定性,这对于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是至关重要的创新。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中国制造业早已具备了绝对的实力,它们不再甘于沦为洋品牌的血汗工厂,新品牌计划的出现为它们集体破壁提供了可能。
而拼多多正在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品牌生态系统,资源共享之下,拼多多系品牌正在成为巨头级别的一线品牌,它们完全具备满足消费者低价 品质的新要求。
总结
在阿里、京东双寡头格局之下,拼多多锁定下沉用户,从三四线城市突围进而杀入一二线城市,以全新的流量获取方式迅速成为中国新电商的一级,不得不说是商业史上的奇迹。
但拼多多的成就还远不止于此。赶上中国制造业转型,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潮,拼多多在推动我国改革中同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时代成就了拼多多,拼多多也改变了这个时代。
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在政治史上被检验过的真理,被拼多多发挥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