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6 18:03:01 | 来源:建站知识
时间:2022-07-16 18:03:01 来源:建站知识
恰逢香港回归25周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建成并7月2日正式对外向公众开放。来自故宫的914件珍贵文物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7个展厅中陆续亮相,展示故宫独具魅力的历史和文化。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开展具有非凡的意义,是故宫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国际化香港之间的创造性结合,是内地与香港文化文物合作的里程碑事件,同时也是对外传播展示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窗口。
据了解,除了来自故宫博物院的914件珍贵文物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进行轮换式展示外,香港故宫博物馆还将通过数字化、多媒体交互的方式,来丰富整体展示效果。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内互动大屏幕播放各展厅展示的文物藏品。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线下展览展示服务方面,为了让参观者更好地代入到历史故事之中,博物馆设计引用了沉浸式、弧幕投影等多媒体交互技术。高清、包围式、可交互的文物影像内容,搭配立体环绕的音效,能让参观者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展品背后的深层文化信息。
据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介绍,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后,故宫博物院将陆续提供《紫禁城·天子的宫殿》《养心殿》《灵沼轩》和《韩熙载夜宴图》等7部虚拟现实节目,以高精度数字影片形式向香港观众更直观展现故宫文化遗产古建筑群和院藏文物。
(VR版的《紫禁城·天子的宫殿》)
比如,戴上VR设备,游客可以躺在沙发上,“穿越”到紫禁城的历史时空,跟随多媒体影像的变化进入乾隆皇帝的梦境,深入探索紫禁城,身临其境感受当朝皇帝的生活方式与历史文化的厚重。这些都是博物馆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帮助观众以另一种方式欣赏和理解藏品而特别设置的。
此外,为了给参观者提供了智能化服务,香港故宫博物馆内还包含了大量的触摸查询设备,用户可以通过触摸的方式,了解到博物馆的布局,以及合理的观展路线,避免人多拥挤,同时收获优质体验。
香港故宫博物馆开展,既是两岸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同时,也再一次见证了数字化、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信息技术被应用于现代化博物馆的数字展陈、数字文创、智慧管理等方向。而这也印证了博物馆数字化,打造智慧博物馆将越来越成为博物馆发展的主流方向。
博物馆的设计与数字化科技的融合,一方面让文物展示变得更具可观性,更具趣味性,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前来参观打卡;另一方面,智慧化的管理与服务方式,也让博物馆对于博物馆的管理与服务更加得心应手。
总的来说, 目前国内博物馆的数字化发展呈现出三大热门趋势:一、把博物馆“搬”到线上;互动 式、 沉浸式 “ 玩 ” 文物发展 火热 ; 三、博物馆系统数字化,助力博物馆转型升级。
一、 把博物馆“搬”到线上
疫情爆发初期,全国闭馆的博物馆多达5000多家。当博物馆的线下展览被迫按下“暂停”键,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将眼光投向线上,博物馆的线上数字化展览迎来大发展。
据统计,全国超2000家博物馆开通了支付宝小程序,把博物馆和藏品搬到了线上。互动式、沉浸式线上逛博物馆成为各个年龄段人群,特别是年轻人的新潮流。
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张家界市博物馆、尼泊尔3D造像博物馆等国内外知名文博机构,如今皆运用3D数字化等技术将博物馆“搬”到了线上,打造3D数字博物馆。
3D数字博物馆建设主要包括: 一、 博物馆 虚拟 3D建模 , 通过对单个文件扫描,精确采集文物的三维数据,制作高精度、高还原3D虚拟文物。二、 博物馆实景复刻 , 借助全景采集技术,对博物馆进行实景复刻(内景、外景),为线下文博展览馆构建线上3D虚拟展馆,实现馆内文物展陈实景浏览,打造虚拟沉浸体验。三、博物馆3D虚拟展厅 建设, 利用VR/AR、3D、数字交互等技术,把实物展览场景和文物虚拟化相结合,构建出一个个现实中原本不存在的数字化展览。四、博物馆3D虚拟展览策展系统 建设。
尼泊尔3D造像博物馆
拆解一个比较典型的将线下博物馆“复刻”到线上的案例,积木易搭曾为洛阳博物馆做的线上3D博物馆全实景复刻。
河南的洛阳博物馆有着数千年的河洛文化的积累、沉淀,被视为洛阳古都之旅的象征之一。然而,过去,洛阳博物馆的功能主要集中在“收藏保管、鉴定研究、陈列教育”等方面,在观馆时间、地域、文物保存与文化传播等方面面临巨大限制。洛阳博物馆携手积木易搭,采用三维重建技术,经过实地摄影、数据采集、三维动画合成,对线下博物馆进行实景复刻,制作出1:1还原的线上博物馆。
实景复刻的线上洛阳博物馆
线上洛阳博物馆内结合了多媒体、语音讲解、图片、文字介绍、实景再现等技术手段,全方位、立体式展示展馆内的文物,配合虚拟现实技术的高度互动性,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畅游河洛文明的感受。观众可在手机、网站等终端“云”游展馆,观赏到不计其数、纤毫毕现的文物,通过全景、漫游、三维等多样的导览模式,将展馆各个角落“一网打尽”。
实景复刻的线上洛阳博物馆馆内
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将博物馆搬到线上,带来沉浸式的参观体验,更契合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接受习惯,也能更好地弘扬历史文化。
这种运用线上+线下双轨并进的展览模式,打破了观众与博物馆的触达边界,成为实体展馆通过线上的方式触达更多观众的一种有效方式。
文物数字典藏与修复,互动 式、 沉浸式 “ 玩 ” 文物发展 火热
2021年9月,河南博物院在支付宝率先推出“一起考古吧”在线考古盲盒,将首批数十款馆藏文物如镇院之宝莲鹤方壶、武则天金简、杜岭方鼎、贾湖骨笛等文物元素充分融入,打造“数字考古盲盒”,让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在线考古”。这让原本专业性极强的考古工作,变得充满趣味,非考古专业人士也能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参与。
“一起考古吧”因新颖的互动方式,深受广大网友的喜欢,短短7天内便吸引了3000万人参与。
“一起考古吧”在线考古活动
广大网友能够实现“在线考古”梦的背后,离不开文物数字典藏与修复技术的支持。
成千上万的“活跃”在人们的手机、电脑端的数字文物模型,皆是通过超自动化的3D扫描仪进行高精度的3D数字化采集、云端存储等技术手段完成。
可实现720°交互展示的文物三维模型
这个过程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呢?
还是以在助力博物馆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积木易搭为例。目前,积木易搭已服务博物馆超50+,为文博机构提供设备100+,累计提供文物建模服务30000+。
(积木易搭3D数字化建档,用3D扫描仪进行文物扫描建档)
积木易搭的文物3D数字化建档方案方面,首先使用积木易搭的3D扫描设备,在非接触条件下,通过扫描获取文物三维点云数据,再通过积木易搭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模型编辑处理软件Ruler3D,对文物三维模型进行贴图、纹理修复等模型数据加工处理,最终线上“复原”文物;基于WebGL 3D、AI技术的支持,在其3D大数据服务平台——51建模网,将大文物模型在高保真高还原的前提下进行“瘦身”处理,以3D形态进行云端存储,并实现720°立体动态交互展示。博物馆内成千上万的数字孪生文物就这样在广大游客们的电脑、手机屏里“活”起来。
而对于有破损的文物,这种三维扫描重建技术也能很好地令其“复原”。这种三维扫描重建技术能量化文物残损变形评估数据,创建、制作修复模型,为文物修复方案提供理论依据,避免文物在修复过程中出现不可预见的错误而损坏其原有面貌。
高科技展陈花样 层出不穷, 背后是 博物馆系统 的整体 数字化升级
不难发现,一些博物馆近年来在展陈方面各种高科技的创意性活动屡屡出奇,给人们带来新意,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这背后,数字化是主要推动力。
对于博物馆而言,真正想要不断给观众制造惊喜,解锁各种新鲜玩法,把自身打造成独具魅力的博物馆IP,仅仅是依靠几件文物的数字化展陈,或是建一个线上数字博物馆,是远远不够的。这背后势必涉及到一整套的数字博物馆系统,帮助博物馆实现从布展到藏品管理、文物保护、观众管理、观众综合服务等一整套博物馆数字化运营管理体系。
以积木易搭为国内各大博物馆打造的3D数字博物馆系统为例,通过3D扫描设备+3D可视化展示引擎+3D整合营销工具+3D数字博物馆系统,从技术层、数据层、服务层三个方面,将博物馆的3D布展、导览、博物馆信息采集、藏品信息采集、文物保护、库房保护、藏品管理系统、观众管理、观众综合服务、门户网站系统、掌上博物馆系统等全流程的数字化进行打通,帮助博物馆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3D智慧博物馆整体运行系统,对博物馆进行全方位数字化管理,提高博物馆的资源利用效率与服务水平。
(积木易搭3D数字博物馆系统)
系统化打造3D数字化博物馆系统,能打破博物馆文物数量庞大但保护手段少、文物修复途径单一、系统管理难、信息化孤岛现象严重、资源共享程度低下、展示分享难、资源利用率低、展陈效果不佳、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难题。
博物馆数字化是不仅仅是文博业内人士的共识,更是被写进了国家规划。未来,随着3D、VR/AR、AI、5G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博物馆将持续打破时空界限,解锁更多“数字化”动作。
相信在元宇宙时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博物馆将自身“搬进”元宇宙,博物馆将给人们带来更大的惊喜与更多的想象空间。新的沉浸式的博物馆奇妙之旅将在未来开启。
关键词:魅力,智慧,正式,故宫,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