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6 07:09:01 | 来源:建站知识
时间:2022-07-16 07:09:01 来源:建站知识
facebook难用、亚马逊体验程度不如淘宝、甚至APP都是性冷淡,中企动力告诉你真相是什么?
一、用户使用习惯的区别
中企动力研究发现,亚洲人口密集,企业数量庞大,互联网基础设施愈发完善,产生的信息量也愈发庞大。基于以上条件,亚洲人的用户使用习惯,普遍喜欢信息量大、功能多的应用,欧美人普遍喜欢简单朴素、专心把一件事做精、不会乱分心的应用。
中国(以及我们的远东好基友日本和韩国)人口密度高、城市拥挤(或者说热闹),所以人们平时接触的东西都是信息密度极大的在这种环境里,我们被培养出了能淡定地处理并筛选大量信息的能力,并且也喜欢上了这种高信息量带来的便利。然而中企动力发现绝大多数的北美人民,生活环境是这样的
中国人眼中的热闹,那是现代化、城市化的象征。所以大部分中国人看淘宝这种琳琅满目的网站,不会觉得乱,只觉得热闹有趣,觉得什么都有很方便。而给欧美人看眼淘宝,他们会觉得这是信息量超负荷,乱得看不下去。
许多欧美的网站即便功能繁多但不会把所有东西都摆出来放在那里。如:Google,产品多了去了,也没见它首页密密麻麻地全都列出来,而是只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
中企动力认为中国人更能接受高信息密度,考虑到中国是互联网用户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每年都有几千万人第一次开始上网(数据来源 China Internet Users),他们还在慢慢学习网站/app是怎么用的、网上都有什么。如果不把所有功能都拿出来摆在他们面前,他们就不会知道网上原来还可以做这种事。比起互联网用户群已经成熟的欧美,中国产品更需要照顾不那么熟悉各种UI模式和产品的新手。
加拉帕格斯化
中国互联网产品的发展基本是和欧美完全隔阂开的,再加上用户群本身的文化差异,就呈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产品模式、运营手法和用户习惯。比如QR码的普及、大量的第二方合作、对团购/优惠券的重视,都是非常中国特色的产物。久而久之产生的效果就是国内用户习惯了国内产品的做法,国外用户习惯了国外产品的做法。中国产品很难进入国际市场,外国产品打入中国也是相当困难。
中国互联网竞争更为激烈
国内互联网的竞争惨烈也是大多数西方国家无法比拟的,电商、团购、支付、打车众多领域上演的血腥戏码,已经屡见不鲜了。
这些激烈竞争带来的效果就是行业的升级和企业的增长激励,需要更专业的技术人才、用户体验、规模效应,才能保得住你占据的排名交椅。
前面也说到过,因为用户基数所导致的细分领域数量不容忽视,那么无数的初创企业都希望占据细分市场的主导地位,作为整个行业的领头羊又怎么可能看着一家家新兴企业的崛起来逐步蚕食自己,然后某一天其中孵化出可以和自己分庭抗礼的重量级选手。
看看国内几个领域的龙头产品的发展历程就能明白,携程、点评、京东、美图等等。只要你在一个大分类里占据主导,你就一定要趋向复杂化,更好的适应其它细分领域和使用场景,用户也能获得更多的便利。
一个靠谱的外贸网站具备哪些要素?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一个靠谱儿的外贸网站,用外文是必须的,但是套模板就是你的不对了,与此同时它需要站在歪国友人的用户视角去设计。
看得懂,打开快,搜得到,连得上,是一个外贸网站应该具备的4个基础要素。
试想,你的外贸网站用中文的模板,版块建设一应俱全,套用英文,直接呈现在歪国有人前,换来的除了黑人问号脸,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要知道当今社会用户转移视线的成本极低,没有你,就去找下家了。
其次,搜索习惯和关键字等设置,SEO优化,都和国内不一样。国内我们耳熟能详的百度搜索,到了国外就是谷歌爸爸了,算法两码事儿。
关键词:动力,亚洲,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