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息含量的《瞄准》,高浓度的时间线提纯
时间:2022-06-05 17:42:01 | 来源:行业动态
时间:2022-06-05 17:42:01 来源:行业动态
犀牛娱乐原创 文|冷罐头 编辑|朴芳 八天的时间跨度,五十七集的戏,却让人欲罢不能。
以七八集的体量,来讲述松江市风云变幻的一天,是《瞄准》中常规的时间布局。
这份独特的节奏感,全面渗透进了剧中。除时间线编排之外,在剧情起伏、前后反转等方面,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这对近些年来以欧美剧的节奏感为参照物的大众审美,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但另一方面,通过对时间的高强度凝练,再辅之以高烧脑性的逻辑闭环,也使观众对节奏感做出了有别于欧美套路的新解读。
截止到发稿前,《瞄准》的剧情线已然行过了五分之四,眼看着故事即将进入尾声,反转却又一次上演,为故事的结局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镜头里,一辆小型救护车,停在废弃工厂的空地上。
车厢外,森森枪口瞄准车窗,警探大声地倒数十秒。车厢内,被五花大绑的替死鬼崔九,奋力挣扎着。遗憾的是,他挣脱的速度比子弹慢了一步,来自四面八方的子弹穿透了崔九的身体,车底的炸弹紧接着启动,砰地一声,崔九在刺眼的光亮里,粉身碎骨。
而此刻,真正的越狱重犯苏文谦,正在不远处的大楼里透过望远镜,目睹了这一切。
又一场局中局的强反转烧脑游戏,正在铺开。
时限危机下 不停歇的强反转 年代剧中,杀手脸谱似乎早已有了固定色彩。
隐忍蛰伏、沉稳克制、喜怒不形于色……由此集成的影视剧,也多是大开大合的家国天下,以及罔顾小我的英雄主义色彩。
而当走进《瞄准》时,似乎会觉得这样的形容乏善可陈,那些已被印象固化的名词套用在苏文谦和池铁城这对搭档身上,有种不自在的别扭感。倒不如站在视觉第一性的角度,以“心慈手软的狙击手和狷狂变态的冷血杀手”描述来得直观鲜活。
隐于市井、心中怀揣着家国大义的苏文谦,与生性嗜血的杀人狂魔池铁城,看似处于对立的极端。前者在反复的纠葛与煎熬中坚守善念,最终走上正路。后者冷血无情,心中只有任务不分善恶。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同一种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认准自己心中的坚持。知己知彼的布防、局中局的反转,带着观众一次次进入看似成功,结果却无法捉摸的对决中。
背后牵扯出的城市暗杀者水母组、国民党保密局,以及松江市公安局专案组、前方十万大军等诸多盘根错节的势力,也在多线并行的叙事中,上演了一出出好戏。
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剧情线的设定,迫切地需要环环相扣的大剧集体量作为支撑,解开层层迷雾,拨云见日。
剧中的多处台词,都为剧情的高潮与反转埋下了伏笔。
如在剧集开篇,伪装成店员的保密局成员,在送蛋糕时口误将化名的苏文谦称为苏先生,弹幕上纷纷刷起了“编剧有bug ”,但在下一集中,这句苏先生便成为了警探意识到蛋糕中有炸弹的关键信息。苏文谦循循善诱帮助警探发现真相的话术,也非常耐人寻味。
同时,反套路化的不断反转,是《瞄准》的一大特色。所以尽管时间跨度较短,但并没有无味的冗长感。
恰恰相反,时间的概念在《瞄准》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强化,屏幕上不断跳动着的数字,营造出时限危机,使观众的神经一直紧绷,精准把控着悬疑感的火候。
悬疑感之外 个体命运的关照 悬疑线的布局虽精巧缜密,强逻辑性带来的烧脑感也实现了剧集的年轻化表达。但需要明确的是,《瞄准》并不是一部追求极致悬疑感的悬疑剧。
年代剧范畴内的深刻价值表达,也被包揽其中。
一方面,在《瞄准》中,对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国共内战时期的年代背景,进行了细致的还原。
值得一提的是,《瞄准》中的年代感,并不仅停留在服化道层面,在当时的民生状况、时代环境上,均用力下沉,做出了深刻的解读。
剧中两千块一次的木刻、五百块一个的纸风筝、单价七万块的白雪公主蛋糕,在弹幕上又引发了一次争吵。而这高得离谱的物价,正是对当时通货膨胀大环境的真实复刻,体现了乱世之下,民生的艰难。
极度真实的年代背景,为剧中的传奇杀手们,蒙上了一层时事造“英雄”的悲壮色彩。
另一方面,剧中的角色们,逃离了年代剧中角色的工具人属性。
在《瞄准》中,对角色的自我认知以及内心深处善与恶的博弈角逐,均进行了深入探讨。抗日战场上杀敌无数的苏文谦,早已练就了波澜不惊的本事,即便面对警探的层层盘问,也能丝毫不露破绽,但被他误杀的恩人,尽管已经离世三年,仍然能让他不能自已地暴露身份。
剧中,对于各派势力内心的仁义道德、价值取舍,均做出了有力的回答。跳出了为悬疑而悬疑的怪圈,而是力尽真实地对乱世风云下的个体命运,进行密切关照。
扎根、下沉 凝练时间线的范本 在同类型剧中,主人公似乎大多是被宏大立意“买断”的特有角色。只能徘徊在政治阴谋、时代精神等大格局之中。此般角色或许足够伟岸,但对于角色自我的认知、以及与他人的情感纠葛,总是被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
在风云激荡、群雄逐鹿的时代中,作为个体,更多的被以“棋子”的身份完成生命价值。
但在《瞄准》中,对于“人”的关注,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除上文提到的对于主角们个体价值的细腻表达外,对乱世之中小人物的处境,也进行了深度刻画。
剧中的秦紫舒,在某种程度上是战争年代母亲形象的写照,独自照顾女儿九年;因为父亲身份特殊,无法与他人分享的小雪,成为了同学们嘲笑的对象,一次次中伤着她是没爸爸的孩子,这也为小雪在性格上的固执,做出了注解;孤苦的父亲、照顾朋友妻女的男人……《瞄准》对乱世风云下的众生相进行了细致的表达。
虽然剧集的时间跨度小,但在立意及价值表达上却是深刻的。以“小而深”的布局,打破了同类型题材渲染时代风云,忽视个体情感的格局。
通过时间线的凝练,在全景展现乱世众生相的同时,对个人的欲望、抉择也进行了鞭辟入里的直视。
同时,《瞄准》也对传统的“英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做出了颠覆。身怀绝技但又向往着寻常生活的苏文谦,“软肋”颇多,为营救素不相识的小男孩,不惜暴露自己的身份。小雪的失踪或是陷入险境,更使苏文谦一次次突破底线,间接地帮助苏文谦走上了正义的道路。成功证明了英雄的塑造并非要清心寡欲、无所牵挂,其它同类型剧中被唾弃的“心慈手软”,通过在剧中的加工体现,成为了角色的闪光点,反而更贴近人性。
在“人性”这一基点上,《瞄准》也做出了向下扎根的努力。在凝视人性与欲望的同时,《瞄准》也通过角色魅力,展现了在时代洪流下个体的抗争与选择,自我意识等精神也在剧情的推进中逐渐觉醒。
这份在扎根、下沉中生长出的人性关怀与强反转的烧脑感两相融合,或许便是《瞄准》区别于同类型剧的致命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