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胜者强,中国品牌崛起进行时
时间:2022-05-27 20:51:01 | 来源:行业动态
时间:2022-05-27 20:51:01 来源:行业动态
今天,我们品牌营销的技法日趋成熟,可谓炉火纯青。可是心法上,却又日渐丢失的苗头了。技法是精湛了,可品牌的目的与意义,谁人思考过?虽说现在有点国货潮流的味道了,但中国品牌的溢价情况还是不太理想,尤其是面向国际市场,硬气的国货没几个。平心而论,中国品牌未来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如何让中国品牌成为高价值感、高品牌溢价的代名词,还需要有更多的有心人投身其中,来为中国民族品牌增加新的力量。 华洋之争,为啥洋货高一等,国货难卖价? 说到“崇洋媚外”这个词,可能你觉得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其实不然,“崇洋媚外”这种心理,依然存在于我们很多人的心中,只是不易察觉。之所以不易察觉,是因为它融入到我们生活中,大家“日用常行而不自知”。准确地说,“崇洋媚外”是一种集体潜意识。我们常听到一些人讽刺一些品牌,说它们是“假洋鬼子”,一提到这些牌子,嘴里不禁露出一丝丝的鄙夷。认真来说,我们对“假洋鬼子”的嘲讽,背后暗含着对“真洋鬼子”的崇拜。你听过“鄙视链”这个词吧?这个词很流行,派生出很多应用,比如足球界鄙视链是“西甲 英超 德甲 意甲 法甲 中超”,职场鄙视链宽泛说是“硕士 本科 专科”,具体说就是“清北 985211 一本 二本 三本 专科”。最具话题性的还要属 奢侈品鄙视链, 爱马仕位居奢侈品鄙视链的顶端,然后依次排队排了好几个阶梯。请看这个网上贴来的“奢侈品圈鄙视链图”,里面根本没有国货。 为什么?因为国货连被 鄙视的资格都没有,这简直就是被鄙视到外太空了。按照品牌势能的理论来讲,存在感这么弱的国货必定利润微薄,生存艰难。可以说,如果你处在鄙视链的低端,就意味着你也处在食物链的低端。我们不禁要思考了,奢侈品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高贵的牌子溢价的 本钱在哪里?国货真有那么差吗?这几个问题,每一个都很戳心。奢侈品的本质,就是看不起人。买牌子的看不起没买牌子的,买好牌子的看不起买差牌子的。消费者对于奢侈品的品牌厂商来说,如果你买不起它,它就看不起你。这些牌子溢价的本钱在哪里?哪来的自信?秘密就在于 文化,强势文化,甚至可以说是“强盗文化”。你数一下,能卖奢侈品的牌子,他们的母国往往当年都是“列强”,当年火烧 圆明园的八国联军请对号入座。 国货真有那么差吗?这个不能一概而论,有差的也有不差的。比如中国宁夏的红葡萄酒品质就很好,已经获得多项国际大奖,国外已经慢慢开始接受产地为“中国宁夏”的红酒,而不是一味坚持要旧世界的法国,新世界的智利。但这么好的红酒,在国内就是打不开销量。可以说整件事充满了傲慢与偏见。 外国人看不起中国红酒,中国人更看不起中国红酒。历史一路看下来,你会发 现,“MADE IN CHINA” 从 来 都 是 高 级 货, 尤 其 是CHINA 的本名 China,中国瓷器。多数 欧洲人要到 16 世纪末才知道中国瓷器。他们非常惊讶瓷器竟会比水晶还要美丽。中国瓷器那种不渗透性、洁白光滑、非常实用的美,以及相对于水晶器和银器的低廉价格,使它甫一现身欧洲,就赢得当地人民深深的喜爱,并被誉为“白色的金子”。欧洲王室较早大规模拥有中国瓷器的国王,是合治 西班牙与葡萄牙两国的菲利普二世。他是 16 世纪中国瓷器最大的收藏家,达 3000 余件。问题来了,为什么国货这么好,还是卖不上价钱? 直到今天,我们还面临着各种“卡脖子”的难题有待攻克。历史走到今天,我不禁想起 梁启超的三段史论。具体来说,1、中国之中国:在先秦时期,中国处于分裂状态,交流战争在各诸侯国之间,不超过中国传统范围;2、亚洲之中国:秦汉至清中后期,中国整合为大一统帝国,成为亚洲 朝贡体系的中心,交流战争在亚洲各国之间;3、世界之中国:近代以来,东亚朝贡体系瓦解,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 一眼千年,我们如今身处新世界的新中国。行文至此,我想问问读者:中国品牌如何崛起? 崛起之后又如何长久发展?你的答案是什么? 国家品牌,是商业品牌最坚实的后盾 一国有一国的货,简称“某国货”,如 美国货、法国货、日本货等等。这是国家品牌给人的印象,也是国家品牌为商业品牌和商品贴上的标签。美国货,比如 高露洁牙膏, 强生旗下拥有 强生婴儿、露得清、可伶可俐、娇爽、 邦迪、达克宁、泰诺等品牌产品, 惠普的电脑、打印机等产品,当然,美国货目前热度最高的莫过于苹果公司的电子产品,还有特斯拉的电动汽车了。法国是消费品大国,鄙视链中上层都能看到法国货的身影。法国货名单只会更长:爱马仕、 香奈儿、LV 路易威登、欧莱雅、卡地亚、 兰蔻、纪梵希、 巴黎世家、人头马、马爹利、轩尼诗、碧欧泉、 宝姿、 达能、圣罗兰、 薇姿、露得清、 娇兰、 娇韵诗…… 德国货,比如,豪华汽车叫好又叫座的三巨头“奔驰、宝马、奥迪”全是德国货,连劳斯莱斯、宾利这两个 英国的超豪华轿车品牌,也分别被宝马和大众汽车收入麾下,此外,德国货还有阿迪达斯、彪马、双立人、大众、西门子、博朗、莱卡相机、欧司朗、森海塞尔、拜亚动力、万宝龙、百利金、 博世等。提到日本货,那就更多了:尼康、 佳能、本田、丰田、铃木、日产、 三菱、 索尼、 松下、 日立、 夏普、 资生堂、 花王、明治食品、四洲食品、 麒麟啤酒、午后红茶 LUCIDO、朝日啤酒、BOSS 咖啡、日清食品、立邦油漆 Nippon、东陶卫浴 TOTO、富士胶卷 FUJIFILM 等等。这些发达国家确实是起步比较早,技术也积累得多,结果就是他们有很多强势品牌。国家品牌能够成立,与三个因素密不可分,军事、经济和文化。这三个要素串联起来,就形成了国家品牌三角。我们看到,能产出强势品牌的国家,要么是参与二战中的战胜国,即便是日德作为战败国在战后,也在美国的支持下迅速做到经纪上崛起。拳头硬、口袋鼓,你说啥就是啥,美国作为军事、经济两方面都很强的国家,就能对外输出他们的文化。哪怕他们的文化历史非常短,文化表现形式也不甚高雅,甚至是街头的庸俗文化,都能随着好莱坞电影输出到世界各地,并改变当地的文化。可以说,第一波的全球化,本质上就是“美国化”。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品牌,成了商业品牌和产品最坚实的后盾。 这个原理,类似于我们的地理标志产品。比如,我的家乡 河南温县作为 铁棍山药主产区,已有 3000 多年种植历史。这里的铁棍山药自古就是皇室贡品、国药瑰宝,是 怀山药中的极品,已经成为焦作 怀药文化的代表元素和 河南农业的一张特色名片。2003 年, 温县铁棍山药被国家技术检验检测监督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2012年,温县注册了“温县铁棍山药”证明商标;2017 年,温县铁棍山药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荣誉称号;2018 年,温县铁棍山药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这就是一个地方对一个产品的背书。2019 年 11 月15 日,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300 个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0 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 榜单和影响力指数评价榜单正式发布,其中河南 16 个特色农产品入选了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温县铁棍山药榜上有名。话说回来,国家品牌是百年基业,千年工程,稍有不慎就会给母国脸上抹黑。比如日本产品以精工细作闻名,但如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比较多,就会给“日本品牌”丢人。国家品牌,易损坏难维护,且用且珍惜。 国货曙光,品牌崛起 进行时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确的大趋势,那就是中国的国力蒸蒸日上。相伴而来的,就是我们的国民越来越多的能够接受国货。从这个角度说,国货终于迎来了曙光。国货能抬头,靠的当然不是迷之自信,这就说到中国品牌的资源与禀赋。从物质资源上说,中国所谓的“地大物博”并不成立。大算是比较大,但物真的不算博。对比其他国土面大的国家,中国真的没什么优势可言。美国 : 多煤多气,页岩油也不少,而且国土平坦适合农业。澳大利亚 : 多铁多气多煤,气候条件还极其适合畜牧以及海洋养殖。 加拿大: 更是多油多气。俄罗斯 : 多油多气多煤。再看中国 : 缺油缺气缺铁缺煤(其实是缺高质量的煤)。可耕地面积少,丘陵地带注定了无法大面积机械耕种。但我们的自信哪里来的呢?文化。文化上,我们中华民族有 5000 年的沉淀,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是活的文明,其他都成了过去式。着名战略策划人 王志纲曾经在其着作《重整河山》里如是写道: 正如饮食消费一样,旅游消费也要根据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分为若干个阶段:“吃肉”是旅游业的初级阶段,游客注重的是观光,希望看到的景点多多益善,这个阶段旅游的价值还十分有限;“ 喝汤”是旅游业的中级阶段,游客注重的是休闲,要的不是大块吃肉,而是慢火靓汤,此时那些具备鲜明休闲特质、文化特色的景点日益受到青睐,旅游价值随之大大提升 ;“闻香”是旅游的高级阶段,游客不仅关注景区的深厚文化底蕴,更注重心灵的独特体验,具有体验价值的旅游景区价值往往大得惊人。中国旅游还处在多数人“吃肉”,少数人“喝汤”的阶段,但下一步也一定会走向“闻香”阶段。毋庸置疑, 奉节的山水本是一个可以“喝汤”和“闻香”的地方——就是可以做休闲,做体验,而不仅仅是观光。“自然资源越挖越少,文化资源越挖越多”,这是一个必然趋势。进入全面小康和初步富裕之后,中国已经进入文化消费阶段。过去我们吃一碗担担面只需要 5 毛钱,但今天有人可能愿意花 50 块钱买一碗担担面,其附加值就是文化。 可见用好文化资源,一是思路问题,二是手艺问题。思路问题要靠想通,手艺问题要慢慢磨练,在事上慢慢精进。中国的品牌厂商,整体上要发挥长板优势,做更棒的自己。打好文化牌,走稳品质路。战略上要懂得提前布局,提前布局好第二曲线。要引领客户,不要等着客户赏饭吃。主动转型,好过被动转行。尽早升级,好过落后挨打。当然,转型不是换个产业,而是换个思路。升级,也不一定是一窝蜂都去做“更高端的”,而是洞悉顾客的真实需求,做“更有价值的”。这就需要中国的品牌厂商对基础研究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再穷也要为未来投资。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真正的竞争优势、挖一道真正的战略护城河。 中国品牌崛起,如今只是拉开了序幕。我们的前方,还有漫漫长路。 参考文献: 梁启超,《中国史叙论》 许倬云,《万古江河》《说中国》《许倬云说美国》 王志纲,《重整河山》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国家竞争优势》 理查德·鲁梅尔特,《好战略,坏战略》 《现代广告》杂志社出品 文 | 朱金科(上海正览策划咨询首席顾问) 排版 | 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