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电子商务 > 为什么社交网络反而让人更加恐惧社交,让关系变冷漠?

为什么社交网络反而让人更加恐惧社交,让关系变冷漠?

时间:2023-04-01 07:52:01 | 来源:电子商务

时间:2023-04-01 07:52:01 来源:电子商务

难得碰到能上干货的问题,这个我要答_(:з」∠)_

===============================

上学期社会心理学的group work正好是阅读一本社会心理学类的书《群体性孤独》,内容是在机器人时代和网络时代人们的群体孤独状态,倒是很切题。整理下书的内容,大致做个概括吧。

===============================

在网络生活中,我们同时处于三种状态:

1. 逃离现实世界

「现如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并不取决于我们之间的距离,而是取决于我们可以使用的交流技术。」在使用手机、电脑进行社交时,我们往往忽略了自己在现实中身处何处,——用更为学术的说法,即通过使用这些设备将自己标定为不在场的人。举个栗子,当我和我的基友一起旅游时,基友虽然在我身边,但她一直在全神贯注地给她男票发微信,这样她其实就已经抛弃我了。

2. 虚拟与现实的双重体验

通过社交网络,人们得以构建虚拟自我。各种朋友圈自拍、转发、本站点赞,都是构建自我的方式,而显然,这样的「自我」可能只是你想在别人眼中保持的形象。另外,当我们使用移动终端的社交网络时,可以随时从现实世界「切换」到网络,就像是按下「暂停」键一样。举第二个栗子,我和我的基友正在吃饭,基友的男票突然打电话给她,基友马上接电话,就好比是中止了我们吃饭的进程而开启了虐狗进程;同时她的声道自动从「糙汉子」切换到「软妹子」,这是她想在男票面前保持的形象。

3. 多任务处理

Multi-tasking是一个在当今很流行的概念。各种网络媒介的出现使多任务处理成为可能,并将之从缺陷重塑为优点。但问题是,如果媒介总是能随时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就因此失去了选择交流方式的意识。多任务处理促成了一种新的时间观念,现在的问题不是如何挤出额外时间,而变成了怎样慢地做一件事。换言之,同时进行多项任务使得每一件任务都难以很好地完成,尤其是那些需要集中精力的人际交往任务。举第三个例子,我的基友正借着我的人人账号看发展对象一的照片,同时在微信上和发展对象二聊天,并且还在通过某软件勾搭着发展对象三;因为这些软件可以同时运行,所以他无法拒绝任何一个发展对象;但如果这时候我要和他讨论该怎样追我的男神,他显然是会心不在焉的。

因为便捷的交流方式和随时可以实现的状态切换,我们正在实践着两个「物化」。其一是对交往对象的物化:将他人视为实用性的客体去接近,并且只愿意接近对方那些实用、舒适和有趣的部分;其二是对自己的物化:因为将他人视为物体,自己就成为处理接踵而至的信息的「机器」,人作为「人」的地位降低了。

===============================

下面再拎出来两个具体的点:

1. 虚拟形象:幻象和真实

作者在书中举的例子是一款叫「第二人生」的游戏,玩家通过虚构一个形象来与其他的玩家进行社交。在这里,人们得以根据自己的理想来设定他们的形象,例如,一个内向的人可能会使自己的角色成为交际花。但问题在于,当我们越沉溺于网络角色的完美,我们就越不想从这一幻象中脱离出来,就越不敢面对真实的、现实中的自我。所以才会出现文中的极端案例——40多岁的宅男,空有一腔理想,却对工作毫不在意,旷工,痴迷于游戏。

2. 即时联系:缺席与在场

QQ,微信,MSN让即时联系成为可能,但这种「即时」也模糊了「在场」和「缺席」的判定。我们随时能找到我们想要联系的人,这给我们以安全感——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如果想要安全感,就不能失去联系。对「安全」的要求使得我们焦虑,社交网络减缓这一焦虑,但在我们越来越依赖它的减缓作用时,显然也在制造新的问题。

在网上的交流也会带来另一问题——提高他人对你的期待。如果两个人在网络上聊得很high,必然会对线下交流也抱有期待。然而正如上面说的,「虚拟自我」可能会让这一期待泡汤,于是双方都会失望。

===============================

掉了一大堆书袋,回到题目:

为什么社交网络反而让人更加恐惧社交,让关系变冷漠?
其一,恰如齐美尔的「文化生活」,我们在依赖社交网络时不由自主地走入了孤立自身的境地,原子化的个人只能依靠网络生存,一旦脱离网络,我们便无处安身。

其二,在网络上我们以精心伪装的面目示人,最后我们不愿也不能再摘下舒适的面具,这样,一旦回到现实,我们就难以面对彼此。

===============================

本答案根据 Sherry Turkle "Alone Together"整理,谢谢阅读。

===============================

也许大家对我的基友很感兴趣,然而







正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你们其实不知道,我是不是真有这种分分钟友尽的基友,或者「基友」其实是我而「我」是我的基友,或者「我」的基友的「男票」其实就是我,或者在这里打字的「我」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

你们都不知道,汪。


硬广:「基友虐狗」已写成系列,请看第二弹:

戈夫曼 • 拟剧论(基友虐狗系列第二弹) - 社会学的想象力

关键词:社交,更加,恐惧,关系,网络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