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的传播规律是什么?
时间:2023-04-01 02:42:01 | 来源:电子商务
时间:2023-04-01 02:42:01 来源:电子商务
社会化媒体的传播规律是什么?我来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你记得自己看过的电影里,有哪部是悲剧吗?或者,我们这个问题可以这么问,为什么全世界各个国家,不管文化是否相同,电影里都有个专门的门类,叫喜剧片或搞笑片,但没有一个专门的门类,叫悲剧片。
有人做过实验,同样是一百块钱,你得到一百块的喜悦是远远小于你损失一百块的懊恼的,也就是说,悲剧会是更深刻而强烈的体验,就从激发生命的体验和思考来说,悲剧片毫无疑问是更深刻一些的,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都只喜欢喜剧片而不喜欢悲剧片。
再问一个问题,有两个朋友,他们别的地方没有差别,但在朋友圈发布的信息明显不同,一个人整体上传递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热情洋溢的信息,另外一个人整体上传递的是一种消沉悲观和不快乐的信息,你会喜欢哪一个?
其实,我们喜欢看喜剧片而不喜欢看悲剧,是因为在看喜剧片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会获得抚慰和鼓励,很容易对冲掉我们负面的情绪。在我们的社交活动中,我们想得到肯定、想得到鼓励、想得到抚慰。这是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的本能。
我们都喜欢能帮助自己的人,对自己最有用的人,另外,我们在一切社交场合,其实都更愿意看到一个乐观和振奋的人,而不是一个自怨自艾的人,因为乐观和振奋的人,是能够给我鼓励和抚慰我们的人,而自怨自艾和消沉的人,是渴望我们去鼓励和抚慰的人,最要命的情况是,有些人的状态,它是毁掉我们情绪的黑洞。
今天拿这个开头的是要说什么?
其实,内容生产者迎合读者或者为之提供服务,并不是堕落的表现,而更应该被看作是充分竞争下,内容和读者正常和应当的关系。今天我想讲的是,读者对内容其实有最普遍和底层的共同期待,或者说,有些东西会非常容易触动读者的情绪,它们对传播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微博大 V 河森堡有一篇文章,叫《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文章长约九千多字,具体内容我不复述,简单地概括,讲的是生物为何用有性繁殖来延续基因而放弃永生的方式来延续基因。这是一个比较窄众的科普话题了。但是,这篇文章微博的转发数是 32000。
微博还有一个科普大 V 叫 ENT,他在微博上发的文章,篇幅都很短,而且也非常不像典型的科普文而更接近散文,无论是什么题材,在传播上都很惊人,比如,介绍一种叫漂泊信天翁的鸟的繁育婚恋关系的短文,转发是五千多。
你可能会说,他们本来就是微博科普大 V ,高转发阅读并不奇怪。这其实说反了,社交媒体上,以科普起家的人多不可数,而这两位,恰恰是很晚才在微博上崛起的,他们来得晚,却成为流量最高的科普大 V,恰恰是因为连续生产高传播文章的缘故。
《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这篇文章,讲的是生物的演化,但读到的人,却会被我们原来竟然会为了性而牺牲了永生这个观念认识触发,就是说,我觉得我看到的是科普,但我实际上被触发和感染到的是什么是爱,是生死,是生命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