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车餐饮O2O,为什么会或者可能倒掉?
时间:2023-03-20 16:46:01 | 来源:电子商务
时间:2023-03-20 16:46:01 来源:电子商务
“双十一”除了剁手党疯狂抢购和“猫狗”撕逼大战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口,当数以千万互联网2.0创业“元老”们为双十一浴血奋战满载而归的时候,互联网3.0时代的创业“新贵”们却忧心忡忡,甚至岌岌可危。
O2O,被风刮起的新贵梦想被认为具有颠覆性商务模式的O2O继续迎来严峻考验,11月11日,在这个伟大的互联网节日里,“我爱洗车”CEO李东晋失联员工上门讨薪、餐饮O2O不安全不环保的新闻同淘宝单日交易额飙升”的消息一同登上新闻榜单。创业新贵、北大法律系高材生的李东晋失联的消息一时间让业界和投资人大跌眼镜,这是因为,尽管李东晋年轻,但他从大学就已经开始创业,先后成功创业过咖啡馆、包子连锁等项目,在移动互联网创业浪潮的助推下,李东晋于2014年开始进入洗车O2O行业创业,并与年底完成首轮融资,然而好景不长,据我爱洗车内部员工透露,我爱洗车自9月起就已经发生资金链断裂,出现员工欠薪等问题。有丰富创业经验、有满溢创业激情、有强烈法律意识,李东晋为什么还是失败了。也许O2O,很多时候仅仅是被风刮起的创业新贵之梦,是草根逆袭的自我标榜。
洗车O2O为什么容易死?从发展轨迹来看,几乎所有的O2O洗车都没有活过24个月。在我看来,创业历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应该是资本与理念推动下的盲目冲动。就洗车而言,仅从业务形态方面考量,其嫁接互联网的内部基因本身就是不足的,首先,洗车行业同制造业工厂一样,需要具备规模化优势,规模化的最大作用是提高劳动率,高峰期洗车店由于流程严密,洗车人员各司其职,工具齐全,效率最高,而非高峰期,洗车工又开始变身车辆保养工,开展车辆小修业务,这样就最大限度利用了人的效率;其次,从服务本身来讲,O2O洗车尽管给人们带来了地理上的便利,但便携洗车工具、洗车用水、场地等限制,服务本身的质量并不高于洗车店,如果仅靠价格优势来吸引用户就必须保证相对较低的成本;再者,从成本方面看,以北上广为例,普通洗车单次价格大概在20-30元左右,期间还提供免费胎压监测、脚垫清洗等服务,而O2O洗车每辆车均需要最少2人,成本方面,以我爱洗车为例,其单车单次洗车成本据媒体估算也在30元左右,这说明上门洗车并没有成本优势;而上门洗车由于担心洗车液体残留污染、影响环境及市容,很多单位和小区已经开始限制在线洗车人员的进入。上述四点都是O2O洗车无法破解的困局。
几乎所有的O2O洗车项目都将洗车业务看作是数据入口,几乎都将最终的核心业务放在了用户大数据建立之后的增值服务上,如保养、保险等,所以不惜像最初的滴滴打车一样烧钱拉用户,但所不同的是,滴滴打车的业务形态在最初设计上就能够依靠打车业务本身给乘客、司机带来便利,实现闲散资源与紧缺资源自建的无缝对接,实现自身直接盈利。
餐饮O2O会是下一个出局者吗?对于餐饮O2O,身边朋友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记得有一次,我两雨天约工作午餐,我说下雨别出去了叫个“XX小吃”的外卖吧,他反问我一句,你确定他给你送来的是“XX小吃”?我顿时就疑惑了。后来,当我看见单位大院后门一间倒闭已久的小吃店每天中午各种穿着著名O2O品牌服装的送餐员,拿餐送餐的热烈场景后,我对“你确定他给你送来的是XXX”,有了深刻的理解,所以,当看到今天《2015上半年餐饮O2O报告》提及的O2O餐饮存在不安全、不环保的说法是我一点都不感到疑惑,甚至觉得远未说到点上。我猜想,如果在成本压力下,O2O企业为求自保,开始自办餐厅、甚至乱贴著名餐饮标签时,这个行业恐怕离出事就不远了。而另一个可怕的场景时,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当我们在餐馆吃饭时,尽管没有拿号,但出餐口永远是没完没了的外卖,搞定我们连吃饭的兴趣都没有了。我想,一个聪明的餐饮老板,最终恐怕还会回归到关注在店客户的感受上吧,而这就必然对外卖形成挤压。而这一浪潮的导火索恐怕就是一件不经意的、潜在的食物中毒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