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电子商务 >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实施方案研究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实施方案研究

时间:2023-03-20 11:56:01 | 来源:电子商务

时间:2023-03-20 11:56:01 来源:电子商务



第一章 供应链金融业务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1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一、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种类

二、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三、部分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布局情况[3]

1.2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存在问题分析

一、系统支持力度不足

二、银行风控观念与核心企业诉求相悖

三、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

四、基础配套设施方面需要逐步完善的过程

1.3 供应链金融业务非常重要且正当其时

一、从需求角度,潜在市场规模不断上升

二、从政策角度,国家重视且寄予厚望

三、从银行角度,对公业务发展必须重视供应链金融

四、从技术角度,科技在重构产业链和供应链金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案例

2.1 工商银行数字供应链

2.2 建设银行-银企通

2.3 浙商银行-应收款链平台

本章小结

三、中小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建议

一、梳理内部条线与块块职责,总分行通力合作

二、搭建开放式平台,拥抱合作伙伴,服务分支机构

三、差异化战略,打造特色产融结合生态圈 19

四、加强供应链金融产品导向意识和产品创新能力

四、供应链金融科技相关企业简介

4.1 金融科技行业生态圈概览

4.2 如何选择金融科技合作伙伴

4.3 灵思供应链金融科技简介

一、灵思简介

二、全国首创供应链金融管理输出模式 25

三、灵思供应链金融科技与服务 25

参考资料: 29

第一章 供应链金融业务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1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一、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种类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形态主要有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其中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比例最高。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调研数据显示,2018年有60%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开展了应收账款融资;其次为订单融资,开展比例为39%;预付款融资开展比例为38%;此外,有32%的企业开展了存货质押融资;26%的企业开展了纯信用贷款融资业务;而依托核心企业开展的上游担保融资业务比例为24%[1]。

二、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我国在90年代末开始供应链金融的探索和尝试,经过20年的持续发展,供应链金融逐步从1.0阶段步入到4.0阶段,从“1+N”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开始,金融科技成为供应链金融模式变化的核心驱动力,推进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从线下到线上,从物联网到互金平台,未来有不断地向智慧型供应链金融转型升级的趋势[2]。

供应链金融1.0阶段是传统的中心化模式,为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供应链金融逐步迈入2.0线上化阶段,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商流、物流、信息流逐步从线下流通转向线上流通;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供应链金融开始加速融合,进入以平台化为特征的供应链金融3.0阶段;

产业互联网的浪潮促进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进一步升级,供应链金融开始逐步迈入数字化的4.0阶段。

三、部分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布局情况[3]

1、工商银行

工商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其线上小微金融服务平台上,平台主要包含纯信用类的“经营快贷”、抵质押类的“网贷通”,以及“线上供应链融资”三大主要产品。工行还与平台方中企云链合作,创新了可流转多层级的核心数字化应收账款确认凭据,将核心企业信用进一步向供应链末端小微企业延伸。

仅2018年前9个月,工行便已累计为1300户上下游客户发放超过450亿元的线上供应链融资。截至2018年末,工行的小微企业贷款总额达3216.85亿元,同比增长18.1%,小微金融业务中心的布局亦达到258个,全面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落地。

2、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在2018年提出了普惠金融发展战略三年规划,并在组织建设方面实现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在一、二级分行的全覆盖,累计组建小企业中心达288家。

具体到业务层面,建行则是围绕企业采购、制造、销售直至最终用户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三流”的运作,设计研发了包括应收账款融资、金银仓、动产质押融资、订单融资、动产质押融资等十余个供应链融资产品。在业务受理中建行重点关注业务的真实交易背景,产品与企业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高度嵌入,以及需提供结构化、组合式的服务。截至2018年末,建行已累计向3.3万家企业发放了5385亿元的线上供应链融资,线上供应链合作平台达1184家。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6310.17亿元,较上年新增2125.15亿元。

3、平安银行

平安银行(原深发展银行)是国内最早涉足并提倡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2002年,深发展银行成为国内首家系统性提出并推广供应链金融及贸易融资产品组合的银行,仅2005年,深发展银行“1+N”供应链金融模式就创造了2500亿元的授信额度,当年不良贷款率仅为0.57%。

在线上布局部分,针对产业链核心企业及其上游客户,2018年平安银行推出了供应链应收账款服务平台(SAS平台),提供线上应收账款的转让、融资、管理、结算等综合金融服务。SAS平台全面应用“平安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对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实施智能核验和持续监测。截至2018年末,平安银行的SAS平台累计交易量已突破100亿元,为111家核心企业及其上游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4、浙商银行

供应链金融是浙商银行目前发展的重要战略业务,浙商银行从2016年开始研究区块链技术应用,并于2017年8月率先投产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应收款链平台。围绕供应链金融,浙商创新“池化”及“线上化”的融资业务模式,在三池(涌金票据池、涌金资产池、涌金出口池)的基础之上,继续围绕三大业务平台进行展业。

一是池化融资平台,其2018年签约客户达22290户,同比增长43.58%,池内资产余额3506.79亿元,累计入池应收账款笔数10.08万笔,入池金额约729亿元。具体产品“至臻贷”2018年签约客户1645户,同比增长26.25%,融资余额501.25亿元,同比增长44.68%。

二是针对核心企业财务服务的易企银平台,2018年共落地易企银平台234个,较上年末增长172.09%,平台累計融资367.8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5.28%。

三是应收款链平台,截至2018年末,浙商银行落地应收款链平台1410个,同比增长近12倍,累计签发金额1228.78亿元,同比增长近4倍。

5、上海银行

上海银行于2018年10月发布了“上行e链”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并于今年4月新成立了供应链金融部,将业务模式扩展并覆盖至核心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同时运用大数据开始构建企业的信用模型。

“上行e链”以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核心,包涵3大类共15项产品,通过与核心企业共建平台共享数据,掌握所需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形成闭环管理。同时上海银行通过与江苏润和软件合作,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核心企业信用的可拆分、可组合支付,从而将核心企业的信用延展到二级、三级、四级供应商。2018全年上海银行实现供应链金融贷款投放524.87亿元,同比增长117.22%,在2018年上海银行年会上,这一数据预期到2020年将提高至1000亿元。

1.2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存在问题分析

一、系统支持力度不足

供应链金融业务期限短、操作频率高;对合同、单据、发票、数据等核查要求较高;贸易背景审查、交易真实性核查等工作难度较大。

由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以上特点,如果系统不能在线上化、数据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方面提供强有力支持,无论是银行的业务部门还是核心企业,一般不会优先选择供应链金融产品,可能更倾向于流贷等传统信贷。

二、银行风控观念与核心企业诉求相悖

银行推出供应链金融产品,无论是“1+N”还是“N+1”,出发点往往是信用的转移,而不是信用的创造。

如中国银行的融易达产品,占用买方的信用为卖方融资;销易达产品,占用卖方的信用为买方融资。

所以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对于上游业务需要核心企业确权;对于下游业务,需要核心企业担保,这与核心企业的诉求非常不一致,而优质的核心企业往往非常强势,这导致银行的风控要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逆向选择。

更可怕的是有些银行“创新”过度,为了放贷而做供应链金融,完全脱离了贸易场景,反欺诈和贷后控制又不过关,这些业务后果可想而知。

三、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

金融产品的逻辑和底层是不可以随便创新的,商业银行业务的竞争力应该体现在便捷度、时效、风控等方面,而过去大多数银行这方面的关注度显然不够,导致银行产品同质化严重。拿供应链金融来说,几乎所有银行都有对应的产品,保理、保兑仓、预付款、货押等,总体而言有特色的不多。

如此同质化而又激烈的竞争下,“好”的业务已基本被瓜分殆尽。对中小银行来说,资金成本方面天然存在巨大劣势,因此必须在新技术、新模式、新场景等方面有巨大革新,否则新业务拓展越来越吃力。

四、基础配套设施方面需要逐步完善的过程

回望C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础配套设施起到了极其重大甚至核心的作用,比如:

  1. 代收代付,如果没有第三方支付的代收代付,互联网金融不可能做到如此巨大的成交量;
  2. 公安身份证数据及人脸识别技术;
  3. 银行卡鉴权通道;
  4. 学历、电信、社交、消费等各种渠道的数据产品。
如果没有种种社会基础及配套设施的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对于供应链金融来说,由于现在远程开户、异地鉴证、跨行鉴证等方面存在技术和政策障碍,而供应链金融必然面临客户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情况,对公开户问题客观上已经是网点数量稀少的中小银行开展业务的巨大阻碍!

同时,作为风控的主要依据,企业端的政府数据、税务数据、水电数据等的开放尚有过程,银行缺乏批量、低成本的获取这些数据的方式。

1.3 供应链金融业务非常重要且正当其时

一、从需求角度,潜在市场规模不断上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7月末,工业企业应收账款累计值达16.58万亿元,比2018年年底增长15.69%,大幅高于2018年全年增长幅度的6.38%,其增幅是2014年来的新高;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累计11.76万亿元,增长幅度为8.3%,这二者正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基础。巨额的应收账款作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贷款的潜在抵押品,可以预见未来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发展前景巨大[1]。

二、从政策角度,国家重视且寄予厚望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供应链金融工作,围绕供应链金融发展问题国家各部门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将供应链金融作为金融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2017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明确了应收账款转让登记参照质押登记办理;2018年商务部等8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提出推动政府、银行与核心企业加强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2019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旨在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鼓励业务创新。

在资金层面上,国家打造宽信用环境鼓励资金下沉到实体经济中,尤其对于小微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加大。不断定向降准支持小微企业,并下调普惠金融的贷款利率。

三、从银行角度,对公业务发展必须重视供应链金融

过去商业银行的对公业务,过于依赖国企信用以及与土地有关的抵质押物,导致大客户集中度高,而且不断在垒大户,一旦出风险就是巨大震荡。

小微企业方面,部分银行探索的互保、联保模式导致大量担保圈担保链,最终引发系统性风险,也基本宣告失败。

从投入产出角度,如果没有批量的获客场景,零散地做一些小微客户其投入产出完全不匹配。

可以说,今天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传统对公业务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必须重视供应链金融。

四、从技术角度,科技在重构产业链和供应链金融

过去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对象很窄,由于与产业链割裂,最多触达核心企业的一级供应商,而真正需要融资的二级、三级往上的供应商仍很难实现。目前我国的产业互联网化已经进入下半场,近几年企业交易的电子化和互联网化催生出大量经营类数据。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金融科技技术水平能够实现供应链链条上相关信贷企业的海量数据支撑,将以往无法使用的经营行为数据变成可用的信用数据,从而实现对潜在信贷企业的挖掘、丰富业务场景以及对信贷风险的防控等,最终实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滴灌式输血。

本章小结

国家对用供应链金融支持供给侧改革和小微企业融资寄予厚望,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规模也在快速增长,但整体看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同质化严重,亮点不多。这不光是商业银行自身的问题,也跟社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有关。但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落地应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机会和潜力不断增加,商业银行应该抓住机遇,拥抱科技,革新理念,有所作为。

第二章 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案例

分别选取工行、建行、浙商三家银行的某供应链金融科技产品/业务,以供参考。

2.1 工商银行数字供应链

官方资料:

工商银行-数字供应链

其他相关资料:

飞巴商旅与工商银行、三悦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助力中国文旅振兴

根据官网描述:



数字供应链融资业务是指我行与核心企业、监管企业等外部合作机构通过线上渠道进行数据交互,我行凭借在线获取的贸易信息,依托核心企业信用,借助应收账款质押、货权质押等手段,为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的在线金融服务。

特点:

1.数据线上交互,自助办理业务;

2.全线上流程作业,智能审批放款快;

3.产品种类丰富,满足产业链上各级客户融资需求;

4.一点对全国,实现跨区域融资服务。



结合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信息,总结工行数字供应链的几个特点:

1、工行搭建的是平台,而且通过API接口的形式开放,核心企业或者合作科技公司都可以接入。工行借此大大的扩展了自己的获客手段,也转移了复杂的对接工作;

2、工行向合作伙伴推荐自己的行业偏好,如大型制造业、三甲医院、大型建筑商、连锁商超等;

3、内部管理上,总行只负责技术和方案制定,具体的客户授信和客户管理交由各分行。

2.2 建设银行-银企通

“银企通”是融通惠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与建设银行合作推出的金融服务平台。

银企通平台面向中小微企业法人或股东、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服务。银企通平台实现项目合作方与银行的系统链接,客户在银企通平台发起业务申请,建设银行依据合作企业数据、银行内部数据、工商数据、公安数据等内外部数据进行授信、风控,依托真实场景、真实交易实现放款。银企通平台提供技术支持、运营支持、故障排查等客户服务与运营服务。

目前,银企通平台合作企业主要有:

汾酒、郎酒、格力、新希望、通威、四联化工、都市丽人、洽洽瓜子、荃银高科、金丰公社、河姆渡、九州通、江中、国家电网、人保、锦江集团等。

银企通在建设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究竟起到多大的作用我们难以准确考证。但站在建设银行的角度,与第三方科技公司合作,让科技公司去完成获客、推广、对接系统、客户服务等工作,自己专注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业务模式。

2.3 浙商银行-应收款链平台

官方资料:应收款链平台

其他相关资料: 区块链技术落地“太难了”? 浙商银行平台化转型这样用

浙商银行于2016年着手研究区块链技术,首创多个金融领域的试验性场景,并在同业率先落地应用;2017年在业内首创应收款链平台;2018年又相继开发仓单通、订单通等基于应收款链平台的金融行业应用场景。并相继建设“财易云”个人理财交易平台、同业资产交易平台等,实现了区块链技术在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的全覆盖。

浙商银行副行长刘龙表示,未来浙商银行希望通过平台化服务银行的战略来持续增长。平台化的好处有几点:一是获得有目标的客户,给二次营销等增值服务带来更多机会;二是客户黏性较好,一旦用习惯了,要改变很难;三是免费的平台会带来流量,能带来更多低成本负债和其它产品销售机会;四是平台越大边际成本越低,大到一定规模边际成本几乎趋向于零。浙商银行近两年净息差水平在稳定提升,一方面源于负债成本得到较好控制,另一方面就是因为通过平台化服务,议价能力得到提升。

浙商银行在供应链金融的投入和区块链的应用方面,应该是国内银行走在最前列的。在区块链+供应链之后,其又提出区块链+商圈的产品,某种程度上来说,(根据前文的定义)浙商银行已经迈入了供应链金融4.0的门槛。

但是供应链是非标业务,不能一个模式复制到所有的行业、业务,细分行业的流程规则设计是完全不一样的。为解决这一痛点,浙商银行针对不同的行业,乃至不同的企业,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4]。

浙商银行的区块链底层为联盟链,这导致两个问题:

1、有资格加入联盟链的企业非常稀少,目前已知的要求通常是行业龙头或者大型国央企;

2、每搭建一条联盟链,都需要浙商银行从头到尾参与,很难像工行数字供应链那样借助第三方力量。

本章小结

1、无论是工行数字供应链还是建行的银企通,其本质都是数据和信息交互平台,对银行而言这些技术应用只是转移信用,没有创造信用。

2、浙商银行的联盟链,借助区块链的特点,部分地解决了数据信任问题,因此其创造了信用。比如浙商银行为顾家家居的下游经销商提供线上化的、纯信用的贷款产品,无需顾家家居担保。

3、但是区块链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在较低程度上实现信用创造,因为区块链只能让数据不被篡改,没有办法保证数据源头的真实性。不管银行采用哪种方案发展业务,寄希望于某一两项技术解决信任问题是不太现实的;试图仅仅通过对交易的控制来规避主体信用风险也是不可能的。金融科技的应用不能变革金融底层的逻辑。

三、中小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建议

一、梳理内部条线与块块职责,总分行通力合作

相比传统的对公或零售业务,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企业通常是大公司,而上下游既有小微企业,也可能有个体户甚至个人,并且客户分散,这导致供应链金融必然跨多条线、多分行,而且往往需要总分行联动。

目前各银行的做法不尽相同,比如平安银行成立事业部,事业部和落地分行双计利润;工商银行则总行只参与管理和服务,利润完全放在落地分行。

之所以将此放在第一条,因为见过太多产品和服务很好,但是因为内部利益关系理不顺而导致业务发展不顺畅的情况(尤其对于大行)。对中小银行来说这个问题可能不那么突出,但是要有自上而下的安排,否则最后难免出现扯皮和积极性不高等情况。

二、搭建开放式平台,拥抱合作伙伴,服务分支机构

参考工行的数字供应链,通过开放式平台,借助外部力量无疑是“性价比”很高的模式。因为“互联网+金融”热潮过去之后,大量金融科技公司都在被迫转型,只要银行给出开放接口,并充分考虑合作伙伴的利益诉求,必定有人主动去营销去探索。

同时对于内部分支机构来说,自身发展业务也需要一个开放式平台。很多银行的分支行在续作业务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系统开发,但是大多数银行的系统开发权限都在总行,这导致规模不太大的业务根本没有可能获得开发支持,哪怕这些开发工作并不大。

三、差异化战略,打造特色产融结合生态圈

浙商银行的“区块链+商圈”模式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值得借鉴。

对于中小银行来说,要充分考虑自己所在的地域特点、产业特点、网点机构布局特点、潜在客户特点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合作共赢发展战略,打造属于自己特色的产融结合生态圈。

四、加强供应链金融产品导向意识和产品创新能力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企业无疑是大公司授信与管理,但当银行与核心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之后,面向核心企业数量众多的上下游,要借鉴2C的思路,打造和打磨产品,追求极致服务,不断创新。

四、供应链金融科技相关企业简介

4.1 金融科技行业生态圈概览

当前,供应链金融科技的生态圈成员众多,大家的模式、行业地位、产业链位置、以及存在方式等也不尽相同。为了便于描述,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1、以建信金科、兴业数金、招银云创、平安壹账通等“脱胎于”金融机构的科技部门为代表的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

2、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腾讯等新金融巨头以自身为主导,在各自的生态体系和场景内,利用科技打造满足平台用户金融需求的创新型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3、传统的银行IT服务商,这里特指银行为了实现数据集中、网络银行、电子银行等信息化时代的服务商,这些服务商由于其外包性质,很难参与金融业务的实际交易场景中去,随着银行基础信息化的完成以及要求的提升,这些公司也纷纷在寻求新的出路;

4、中企云链、群星金融、怡亚通等第三方撮合式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平台;

5、以三悦科技、融通惠、联易融等为代表的数据链场景金融服务商,一方面打通核心企业的交易链和数据链,将其转换为银行需要的场景,帮助其引入银行的资金;一方面链接银行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为银行提供场景、获客等一系列服务。

下文将从第三方的研报中去窥探这个生态圈成员的生存与经营状况。

亿欧在2018年整理给出了十家代表性银行业IT解决方案服务商[6]。

在IDC的口径中,2019年,文思海辉金信、宇信科技、神州信息、南天信息、天阳科技等为我国银行业重点IT解决方案提供商[5]。

如果站在投资价值角度,比如互联网巨头选择与哪些金融科技企业合作,亿欧于2019年整理了互联网巨头投资或合作的企业名单[7]。

注:上表中,神州信息、东华软件、新国都、信雅达、南天信息、航天信息、华软科技、长亮科技、新晨科技、润和软件、宇信科技专注于银行IT市场。

4.2 如何选择金融科技合作伙伴

上文给出的5大类金融科技公司中,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类别1)、互联网巨头系金融科技公司(类别2)和传统银行业IT服务商(类别3)对银行来说,具有一定的冲突性和竞争性,银行可能需要做唯一、排他性决策。

下表给出一些决策依据和建议,供参考。具体决策上,还要综合考虑具体每个潜在合作伙伴的特点、自身的特点、管理层偏好等因素。

类别优势劣势
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背靠银行平台,具有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研发实践经验,熟悉银行业务,搭建的业务系统成熟完善,从外部监管环境来看,由大型银行子公司来建立的业务系统和管理体系,更加符合监管的合规性。有时会陷入银行体系的思维定式,导致产品方案交付层面流程漫长、效率不高等问题。在业务层面,不能充分考虑各银行,尤其是大行和小行之间的差异,定制化能力相对较差
互联网系金融科技公司业务场景、数据积累、云计算理念差异,合规性与稳定性,同业竞争的担忧
传统it服务商类似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缺乏场景、数据、风控实践、业务经验、产品能力等,银行还需要另外解决


撮合式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类别4)和数据链场景金融服务商(类别5)对银行来说不仅是科技服务,更多的是科技服务和业务服务的结合。因此针对这两类公司,银行不需要做唯一性抉择,而应该是热情拥抱、小心选择,把握好风控和管理即可。

无论是类别4还是类别5,当前都处在探索期,目前看来没有哪种模式或企业能占据绝对的优势,灵思供应链金融科技则是其中一员。

4.3 灵思供应链金融科技简介

一、灵思简介

上海灵思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思”)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的金融科技服务集团。公司创始团队在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行业拥有丰富的经验,核心管理成员均来自于中国银行、万达集团、英特尔等世界500强企业并担任重要职务。公司于2018年获得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战略投资,现公司股权结构如下。

二、全国首创供应链金融管理输出模式

灵思协助核心企业高效运作现有的商业保理公司或与核心企业共建保理公司,负责日常经营管理。通过标准化管理输出,与核心企业共同构建、完善供应链金融管理体系,从而提升核心企业社会价值、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以及金融科技水平。与此同时,根据合作企业发展情况及不同特点,灵思金融科技也可定制化输出部分服务(例如技术输出、风控输出等),灵活化满足合作企业不同需求。

三、灵思供应链金融科技与服务

信贷管理系统

  1. 客户管理
  2. 产品管理
  1. 流程管理
  1. 放款管理
  2. 还款管理
  3. 贷后管理
  4. 统计报表
说明:

该系统的底层是银行级核心系统,因此可以通过产品定义满足市面上绝大多数金融业务,并在产品定义的同时自动定义会计核算逻辑。

比如贷款、保理、利率、还款计划、提前还款、保证金等都可以灵活定义或者快速开发部署。

核心企业管理

  1. 关联企业准入
  2. 关联企业管理
  1. 放款还款跟踪
  2. 确权管理
说明:

将对核心企业上下游的管理权限交由核心企业。

同时核心企业的行为会通过该系统与银行发生交互。

供应链资产管理

  1. 订单信息
  2. 发票信息
  3. 物流与仓储信息
  4. 资产规则管理


说明:

需要根据银行的具体产品和要求做适应性开发。

移动端申请与电子合同管理

  1. 身份认证
  2. 额度申请
  3. 应收款转让暨融资申请
  4. 还款计划查询
  5. 电子合同的发起/审批/签署/管理
  6. 合同模板管理


说明:

与贸易行为相比,金融是相对比较严肃和规范的行为。灵思自主研发的微信小程序,通过身份识别、活体检测、多要素验证、对公打款、电子合同等方式,满足电子签名法的要求,为线上活动提供法律保障。

数据与接口管理

  1. 银行端
  2. 客户端
  3. 第三方,如仓储、物流、税务、第三方征信等
  4. 数据管理平台


说明:

需要根据银行的具体产品和要求做适应性开发。

参考资料:

(均为超链接,可点击访问原文)

[1]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布局现状研究

[2] 13家银行供应链金融展业概况全梳理

[3] 浅议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4] 区块链技术落地“太难了”? 浙商银行平台化转型这样用

[5] IDC:2019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新景气周期开启

[6] 传统银行业IT服务商,一股被边缘化的金融科技力量

[7] 巨头炼“金”术:揭秘最具合作潜力金融IT服务商TOP25

关键词:实施,方案,研究,金融,银行,供应,商业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