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时间:2023-03-20 01:48:01 | 来源:电子商务
时间:2023-03-20 01:48:01 来源:电子商务
现在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生活出行都带来了极大的便捷。
但是很少有人能够说的清楚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感觉就是一瞬间移动支付就普及到了我们身边。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
从总体划分,
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各大电商行业的崛起,催生出移动支付;中期,各个打车平台和共享单车的出现,使移动支付变得更加普及;后期则是移动支付全面进入公交系统。
前期:风云突起,抢占电商市场
马云可以说是,中国女性朋友背后最成功的男人。现在马云手握两大杀器,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可以说从购物到支付,马云已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支付宝是2003年开始上线的,而支付宝最初的目的就是解决网购中客户和商家相互信任的问题。可以说支付宝最初就是依附于淘宝而生的。即建立一个“担保交易”的平台,由买家先把款项打入担保平台,在买家确认收货且满意之后,担保平台再把该款项打给卖家。
由于有第三方做担保与见证,这就大大降低了网购的交易风险,支付宝就是解决淘宝网购物的需求和充当网购资金流通的一个工具。
马云之所以打造自己支付平台的一个原因:就是银联和各个银行都不愿因与马云共同合作来开发担保交易平台。
在移动支付出现之前,银联才是行业的老大,当时的银联根本不屑为几十块钱的生意做担保。而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如果没有一个权威的网上担保平台,淘宝网就很难发展起来。
于是被逼走投无路的马云也只能冒着坐牢的风险自己建立了交易平台,这就是支付宝最初的原型。
2004年,马云意识到支付宝在初步解决淘宝信用瓶颈后,不应该仅仅只是服务于淘宝的一个工具,它应该有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
于是支付宝就被独立出去成立了蚂蚁金服,之后支付宝就迎来了它的高速发展期。2013年,随着支付宝的发展腾讯也看到了电商支付背后的巨大市场,再加上腾讯公众平台、朋友圈、表情商店、游戏等线上产品的发展,线上线下都需要借助移动支付平台来完成,于是微信支付就诞生了。
微信支付虽然比支付宝的诞生迟了几年,但是由于
微信支付借助微信APP进行推广,客户不需要另外下载APP就能实现移动支付,
再加上微信红包的创意性推出,这使得微信支付的用户迅速增加,成为能够比肩支付宝的另一移动支付平台。 相继百度推出了
“百度钱包”;京东也推出了
“京东钱包”;就连苹果也在和银联合作准备推自己的
“Apple Pay”,但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百度钱包和京东钱包现在也是不温不火,占据很小的一部分市场。
这也就是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的早期,至此之后,
中国的移动支付就正式进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时代。
中期:战火纷争,进军打车与单车市场
在移动支付领域,随着腾讯投资的滴滴打车的普及,
微信支付迅速占领打车支付的终端,成为这个行业的垄断者。滴滴打车APP也成为人们微信钱包中最常用的一个小程序,这样用户就不需要在手机中另外安装一个APP了。
这样用户在从打车到自动支付再到评价全部都在微信中完成,在整个流程中,支付宝根本就无法插足,可见腾讯的做法也是够狠的。
在阿里所投资的优步并入滴滴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支付宝将要失去打车支付的移动终端了。
所以微信成为了打车移动支付领域中最大的赢家。虽然阿里在移动打车领域败走麦城,但是在随机而来的共享单车领域阿里却没有错过。在各种共享单车公司的倒闭潮过后,
目前摩拜和ofo两家就占据该领域90%的市场。摩拜单车的最大投资方就是腾讯科技,而ofo,哈罗单车以及酷骑单车的投资方中均有阿里的身影,虽然哈罗单车和酷骑单车的占有率还不是太高,但是三者加在一起市场占有率一点不比摩拜差,甚至还
略胜一筹。
此外,支付宝还把ofo单车与支付宝的蚂蚁信用相关联,
对于蚂蚁信用在650分及以上的用户就可以免押金骑车了,这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诱惑。由于摩拜单车的押金费用过高而且还没有免押金服务等原因,导致摩拜单车渐落下风。
共享单车战争的背后其实也是腾讯与阿里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战争,谁的市场占有率高谁就能够成为共享单车领域移动支付的赢家。
就目前格局来看,腾讯和阿里基本算是平分秋色。但后期市场的发展大家谁也无法预测,说不定摩拜和ofo也会像他们的前辈滴滴与优步一样合并呢!
后期: 分秒必争,布局公交系统
移动支付在固然在电商,打车大战和共享单车上得到了普及,但仍未普及到现在的公共交通领域。之前各家支付公司的都把重点放在如何开发新技术和争取到更多的客户,
然而公共交通领域这个巨大的蓝海市场却很少介入。而且在公共交通领域因为地域差异性较强,地方保护壁垒等原因,
这也直接导致移动支付很难短时间内进入公交系统。就目前而言,
在公交系统中能够实现移动支付的城市还是比较少的,即使部分城市的公交系统支持移动支付也只是在小范围内试运行,还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
谁能扫开这个领域的大门,谁就将成为下个风口的幸运之猪。然而随着高铁的发展,使得三大都市群的内部得以慢慢打通,未来中国公交系统必然会形成类似于其它东亚成熟社会的共通格局。而那时,
这个关键场景掌握先发优势的移动支付工具,必然也有机会吃掉其它场景下的份额。我们就以上海地铁为例:
根据上海地铁微博shmetro的每日报告,
上海地铁全年车票收入约为198亿元,我们就以有50%的人群在使用移动支付,就上海地铁一年就有99亿元的移动支付金额,这还不加上海的公交车。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全国的公交系统使用移动支付,这个数据得有多大啊!况且如果公交系统真的都实现了移动支付,相信肯定有超过50%的人群在使用。
这并非臆想,移动支付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巨头对市场的教育让普遍用户已经完全准备好了一种新的支付方式。这也就意味着,在等车时、坐车期间、下车前用户都有可能主动频繁地打开一个APP准备支付动作。
无论地铁还是公交,在一线城市都有超过30分钟以上的平均在途时间。这样长的时间、这样高的人流密度,谁不希望拿下这样的入口级场景呢?
公交集团之前较少和BAT进行支付合作,就是不希望把场景拱手让人。而地方性的公交系统既不想拱手让出蛋糕,但也没有能力自己去开发推广自己的移动支付系统,所以最终还是会选择与现有的移动支付系统公司合作。
而作为商业公司就会被利益所驱使,公交系统有客户资源,商业公司有技术资源,这样两者一拍即合,就很容易达成合作。公交系统是目前移动支付潜力最大的一个领域,而最为中国最具发展前沿的深圳市的部分公交系统已经实现了微信支付,合肥的部分路线的公交也已经实现了微信支付。
但目前中国绝大部分城市的公交还都没有实现移动支付。最为移动支付领域的两大巨头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谁都不会把这个广阔的市场拱手让给对方。
如果说电商,打车和共享单车是移动支付的上半场,那么公交系统很可能就会成为移动支付下半场的主要部分。
中国虽然工业化起步较晚,一直在跟随欧美等国家的脚步,但是在移动互联时代,中国实现弯道超车。特别是在移动支付领域,中国已经完全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是毫无置疑的。作为中华儿女,我希望国家越来越繁荣,我为中国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