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05:54:01 | 来源:电子商务
时间:2023-03-10 05:54:01 来源:电子商务
当你在逛大街的时候,突然之间,你被一群人包围住,里三层、外三层,你会是怎样的感受?疑惑?自豪?热血迸张还是安之若素?如果将你换成一个网站,甚至连网站也算不上,一个博客或者网页,如果将围观的群众换成瞬间的流量。我将这类网站称之为“发酵类网站”。即借助于偶然事件,借助于盲目的从众情绪,吸引了大量用户的网站。这类网站非常特别,值得我们去思考一番。在中国互联网建站的历史的中,它们是特例。
“发酵类网站”一二例
ANTI-CNN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期间,当奥运圣火在境外传递的时候,发生了一系列不愉快的事件,但是对于这些事件的报道,国外一流媒体不太客观,于是乎,民族情绪瞬间被引燃。ANTI-CNN网站瞬间火了。该网站不过是编译了一些国外媒体对于该事件歪曲的报道,但是借助于事件的引导,加之官方媒体对于该网站的认可,并且引用消息来源,ANTI-CNN最高流量甚至让服务器不堪承受,并且大量用户免费为该网站编译境外媒体相关报道。但是对着奥运圣火传递的结束,网站流量和用户加速流失。当然,网站的创建者饶谨也广为认知。
掷出窗外
2011年左右,食品安全成为全民热点话题,以至于大家对于每天的需要塞进嘴巴的食物,怀有忧虑。在这种全民情绪之下,复旦研究生吴恒在人人网号召大家建立一个食品安全的数据库,简而言之就是将自己认为的不安全食品信息录入数据库之中,进而实现信息的共享。数据的不断增加,出于共享的需要,掷出窗外网站随之诞生。瞬间,该网站获得了大量人群的关注,涌入了巨大流量。但是,随着大家对于食品安全的淡漠,网站的关注度也就逐渐降低。
除过以上这种特点非常鲜明的“发酵类网站”之外。偶然事件导致网站流量倍增的案例并不少见,在军事类网站、政治类网站中,一张图片或者一条信息的浏览量有可能是网站一周或者一个月的流量。
考察这类网站的流量,我们会发现,其流量变化呈现过山车式的形态。事件兴起,用户情绪被点燃,流量大增,事件褪去,流量大减,乃至聊胜于无。如同一块被添加了发酵剂的面团,瞬间体积倍增,但是真材实料并不多。得到一个“发酵类网站”是幸运的,但是运营一个“发酵类网站”也是不幸的。因为“发酵类网站”运营有难度。
“发酵类网站”运营难题和破解之法
如何从单打独斗变为公司化运作
“发酵类网站”的出现,有偶然性。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这类网站的创建人大多都是个人,因为这类网站所需要做的就是为情绪发泄做一个平台。当我们情绪激昂的时候,会直接去寻找核心的内容,而不是外在。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掷出窗外还是当时的anti-cnn,网站都不美观,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从审美的角度考虑网站建设。因为放弃了美工等技术岗位,只需要一个构架,所以一个人就能承担。但是在网站吸引了大量流量之后,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其他人帮忙。这类网站当需要人帮忙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用户的免费贡献,但是这必然是不可持续的。所以说“发酵类网站”在拥有了一定用户之后,要迅速转变成公司化运作,不能再依靠某个人的单打独斗。
如何留住用户和创造内容
越是激烈的情绪,持续的时间越短。所以,“发酵类网站”要么能够持续维持用户情绪的激昂,要么逐渐将用户情绪向理性和平和方向引导。而前者几乎是不可实现的。所以,“发酵类网站”大多选择的是后者,anti-cnn转变为四月社区之后,逐渐上线了一些关于文学、杂谈、乡村、公益等内容,其运营者非常明白的一点就是:热烈必然会枯竭,但是平和才可能长久。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会有用户的流失,这一点不可避免。
如何获得财源和用钱
anti-cnn在流量大爆发之后,吸引了风险投资。掷出窗外也有风险资金的进入。貌似“发酵类网站”吸金方面,有其优势。但是由于“发酵类网站”组织新建、资源爆棚,所以运营者在资金的使用上,往往显得很是笨拙。特别是网站运营和创建者之间的分歧,更加会浪费机会和资金。这种矛盾在四月社区的运营中,显露无疑。用钱远比赚钱更难,因为一旦钱用错了方向,也就是断了自己的财源。
总而言之,“发酵类网站”看似是可遇不可求,实际上,仅从运营方面来说,“发酵类网站”也是眼前风光,但是背后辛酸无人知。
本文由企业网站建设方维网络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运营,剖析,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