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3:01 | 来源:电子商务
时间:2023-03-02 15:03:01 来源:电子商务
在经历了ofo崩盘、摩拜贱卖之后,共享单车已经平静了许久,正因如此,哈啰出行最近入局物流行业才格外引人注目。
目前共享单车已经告别了烧钱阶段,寻求盈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最近一年物流行业也热闹不断,价格战刚刚打完,还没消停多久,同城配送又热闹了起来。
疫情助推了即使配送业务发展,如今巨头们纷纷涌入这个赛道,线上流量红利枯竭之时,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潜能被逐渐挖掘。本地生活服务能有多大的市场?
“万物皆可送”的时代里,哈啰也盯上了即时配送这个热门的领域,那么以共享单车起家的哈啰在即时配送领域胜算几何呢?
内测“哈啰快送” 哈啰出行加码本地生活服务
今年年初起,哈啰已在内部讨论依托网约车上线物流业务,经过1个多月的讨论后,今年3月底,该项目正式立项。目前,哈啰的物流业务“哈啰快送”浮出水面,已在东莞、佛山两个城市上线测试。
这个业务是从哈啰普惠用车事业部内部孵化,主打中短途距离的物流配送,跨城配送最远不超过500KM。“按里程和重量加权计算来收费,主要配送30KG 以下的小件物品,由哈啰顺风车车主、网约车司机来完成配送,基本可以保证当日达。”
此时入局物流市场,对于哈啰而言的确是不错时机,受疫情影响,高度依赖线下的网约车业务受到较大冲击,与此相反,用户对于配送的需求却持续走高。但其实哈啰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1、共享出行不是一个单独可以大规模赚钱的模式。共享出行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赚钱的好业务,在共享单车最风光的时候,也没有哪家公司能够大规模盈利,基本上都是依靠融资和烧钱才得以维系,即使后来理性的拓展业务,考虑变现,但是也始终无法形成大的突破。而且经过几轮大规模并购后,资本对于这块的热度明显下降,可以说,这个市场融资之战已经基本结束了。再加上现在是市场寒冬,哈啰想靠共享单车持续去融资更加困难。而且在共享出行领域,市场格局已经被滴滴、美团、阿里系所占据,哈啰如果不想沦为阿里附庸,就必须拓展业务边界。
2、从商业模式上看,这种即时配送也是哈啰结合自身优势在商业模式单一的困局上的一种突破。据哈啰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今年3月份,哈啰单车注册用户超过3亿,入驻城市超过360个;助力车入驻城市达到320个;顺风车业务覆盖了203个城市,认证车主超过1400万,发单乘客超过4500万。由财报可见,哈啰出行的市占率已经相当高,而且本地同城配送业务与自身业务中有一定的业务契合,迁移成本小。与共享单车业务不同,哈啰在即时配送方面很有可能实现规模化盈利,毕竟即时配送背后的本地生活服务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而且变现也比较容易。
3、前段时间,美团宣布完成对摩拜的收购,或许也间接影响到阿里对于哈啰的态度。对美团、阿里巴巴两家巨头而言,共享单车业务的意义更多在于对其生态的补充。
摩拜单车被去品牌化,摇身一变成为美团单车,美团APP成为其国内唯一入口,通过美团单车,美团可以进行更好的营销推广,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量,同时也能进一步使用户通过共享单车入口进入到美团生态体系中。可以说,美团单车存在的意义就是成功为美团倒流。
对阿里巴巴而言,哈啰的存在与摩拜对于美团的意义是相通的。阿里巴巴也想将哈啰单车入口改造成一个本地生活平台——就在本月,哈啰出行APP改版了,首页新增了查路线、乘车码、哈啰生活等综合服务功能,开始向综合生活服务平台进行探索。可以说,哈啰出行又有了新的使命任务。
自我造血入局即时配送领域 但是哈啰快送在自身业务方面急需提高
从哈啰单车改名为哈啰出行开始,哈啰就早已不局限于共享单车业务,而是定位于综合的移动出行平台,提供单车、助力车、顺风车、打车等出行服务。从共享单车到顺风车、电动助力车,哈啰单车一路疾行,从不甘心只做一个流量入口,而是一直在拓展业务边界。但说实话,在即时配送领域,哈啰快送面临重重隐患。
1、 如今物流基本与电商巨头捆绑,哈啰单车原本主攻线上出行,线下配送优势并不明显。从共享单车突然插手本地生活服务,可以说是势单力薄。而阿里旗下的饿了么与哈啰又有业务重合的部分,哈啰能拿到阿里多大资源还未可知。
2、美团饿了么深耕本地生活服务多年,有充足的商家与用户资源,而且也已经在用户心里树立了品牌效应,哈啰在前期招商方面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而且如今美团饿了么又有了一点打价格战的苗头,面对巨头之间的价格战,哈啰很难突围。
3、哈啰单车的配送服务质量也未可知,因为目前的送货员都是网约车车主,顺风车司机,这些人员大部分都是有别的工作在身,闲暇时候赚个外快,流动性很强,如何保证送货质量?而且让网约车司机送货这种安全隐患也很严重,用户的私人信息会不会泄露?用户的安全如何保障?这些问题也需要哈啰去不断思考。
巨头加速抢夺商家用户 哈啰此路并不好走
随着用户线上消费习惯养成,瞄准线下商家的B2C同城配送生意,成为巨头争抢的领域。 据艾瑞报告发布的《2019年中国即时物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即时物流行业订单量达到134.4亿单,行业规模达到981亿元,并预计201y9年订单量将达到185亿单,规模突破1312亿元,2020年将达到1700亿元。
一条千亿规模的赛道已初现。随着即时配送企业在外卖、生鲜、新零售以及快递末端市场的布局,市场需求量逐渐上涨。并且,随着三四线城市移动互联网观念成熟,用户习惯转移,同城即时配送市场尚有诸多红利。
拿本地生活服务巨头美团来说,在2020年一季度中,由外卖衍生的即时配送业务在疫情中大获增长。美团5月25日发布的财报信息中显示,新业务方面,公司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 4.85%至41.68 亿元,这其中就包含闪购、卖菜等新零售到家业务。
而且,据《2020春节宅经济大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美团外卖上购买非餐饮类商品的平均客单价增长了 80.7%,生鲜食材的销售量环比涨幅达 200%。
非外卖类的即时配送订单,成为美团新业务的增长引擎。在这个赛道上,美团想要借配送拓展广域商家,而背靠支付宝的饿了么,则是通过配送撬动线下本地生态。并且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3月份,支付宝首页进行了15年来首次大改版,宣布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并针对本地商家,推出小程序“扶优计划“。根据支付宝数据显示,两个月内该计划已经孵化了近1000个“超级小程序“,平均每周长出100个月活过万的生活服务类小程序。
这些小程序并不局限于餐饮商户,在阿里数字生活服务的生态中,饿了么将成为这些商户的配送合作伙伴。
需求改变并催生了配送场景的变化。美团宣称“万物到家“,饿了么推出“全都能送“,一边植根用户需求,一边契合商家服务,都在通过加码即时配送的方法,实现自己的本地生活服务野心,点对点的即时配送,对于本地生活服务互联网平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巨头之外,其他玩家也在不断发力。主打本地配送的京东旗下的达达集团最近已经赴美IPO,得到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京东更是不会错过这次机会,即时配送也与达达、闪送、UU跑腿、顺丰等物流配送公司跨界竞争。同城即时配送中,多元化多强争霸局面已逐步形成,未来的本地配送服务服务也会异常激烈。
无论是背靠阿里生态的饿了么,跻身千亿美元俱乐部的美团,还是信心满满筹备上市的达达,意欲进攻外卖市场的顺丰,再或者进入四轮跑腿时代的滴滴、曹操出行,无一不是想要在即时配送领域扎根立足。再加上有可能来到的即时配送领域价格战,哈啰快送的未来更加难料。
作者:小谦,互联网观察员,多家科技媒体专栏作者,转载请注明版权。
关键词:崛起,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