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打车盈利模式
时间:2022-02-15 02:20:01 | 来源:信息时代
时间:2022-02-15 02:20:01 来源:信息时代
国外
境外的出租车定位都是比较高端的出行方式,主要面向商务人士和游客,因此收费也比较高,国外不少手机召车应用采用收取运价10%-20%作为电召的收入。由于国外出租车更多采用电话预约模式,本来也收取电调费,乘客对手机召车应用收费并不感冒。故此,国外的手机召车应用的盈利模式清晰,受到风投广泛关注。
国内
在中国,大多数地方的出租车产业从低端车起步的,在培育了广大的消费群的同时也导致出租车定位低,运价偏低,而老百姓仍觉得打车贵,在一般情况下让客人在车费之外为召车服务买单比较难。'嘀嘀打车''快的打车'之所以敢杀进电调已经非常发达的上海,也是瞅准了上海电调要恢复收费,而他们目前还是免费使用。在最早的版本中,'嘀嘀打车'曾试图向乘客收费。每次叫车,用户需要多支付3元,'嘀嘀'和出租车司机各得1.5元。但是收费限制了用户的增长。当然从'快的打车'收取小费的经验看,在打不到车的情况下,有一部分的消费者还是愿意增加一些费用的。出租车运价外收费模式在很多城市都和现行制度相左,是否能得到主管部门认可很难说。
如果不要求乘客买单,我们的驾驶员在感到所谓的'份子钱'很高了的情况下,是否愿意再支付电召费用给软件开发商还真不好说。个别业务水平差收入低的驾驶员要他自掏腰包花上千元买个智能手机都不太乐意,更别说上缴调度费了。
这些应用提供的是松散的合作,不具有排他性,用户和司机都装有多套应用,哪个收费,哪个就有可能先出局。
植入各种广告更不靠谱。因为这是一个只在召车时才用的手机应用,发完指令,召到车就退出了,能植入多少广告是要打问号的。如果下载后会强行弹出广告,那这个应用也就离被删除不远了。
相对来说,和政府交管部门、大企业合作,通过收取合法的电调费、提供信息管理费在目前的中国出租车行业也许是一个比较靠谱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