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徐汇滨江?
时间:2023-08-16 14:54:01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08-16 14:54:01 来源:网站运营
为什么是徐汇滨江?:
环二是一个很挑剔的人,讲过不少区域的“坏话”,以至于被部分网友给了“地域黑”的美称。
不过环二对区域的批评都是针对发展现状,从未说过某地居民的坏话,这点与“地域黑”不同。
当然不管大家怎么说,环二还是会坚持这个风格,我们不认可的地方还是会负面评价。不然环二就失去了创业的意义。
而且杭州大部分地段环二还是看好,比如徐汇滨江。
01
首先要说明的是,徐汇滨江并不是单独的行政区域,而是斜土路、龙华、长桥、华泾滨江部分统称。
所以2007年百汇园开盘时大家并不喜欢,单价16800元/平并不便宜,花这个钱买龙华干嘛?
2008年徐汇滨江开发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成立,负责滨江区域的整体规划。但是也只是官方层面,民间还是把他们称之为斜土路、龙华等等。
2010年徐汇滨江步道建成,这片区域也成为杭州第一个真正的滨水生活区,刷新了大家对居住的认知——没想到伦敦的滨江生活杭州也能实现了。
这时徐汇滨江的概念才慢慢的传播出去。
杭州滨江资源很丰富,不过之前都用来做产业。杭州河边一堆工厂、黄浦江边一堆码头,大家更喜欢住在徐汇、静安、长宁交界处。
即使陆家嘴开发了,滨江也并未建成真正的生活区域,去陆家嘴滨江休闲的居民不多。
所以可以想象当年徐汇滨江的出现,对大家的震撼有多大。
不过这样的好地方投资也赚不到钱,2014年中信君庭上市时就卖到了7万——当时杭州二手房均价才28475元/平米。
价格高自然卖不动,首开295套房子,4个月只卖出去10套。
这种情况下开发商只能拼命的营销,各种广告铺天盖地,大家才建立起徐汇滨江的意识——这是一片豪宅区,并不是斜土路+龙华。
当然徐汇滨江的名字太普通了,逼格不够,2011年底又被取了“西岸”的名字。
就好像前滩必须叫前滩,叫三林滨江就没气势。
02
这片区域地段并不好,与北外滩、董家渡差多了。不过后文会告诉你,未来的发展却比北外滩、董家渡更顺利。
这里能起来,有一半的运气成分,即,世博大动迁。
北外滩、东外滩发展比较缓慢,与没沾上世博的光也有一定关系。
世博2010年就结束了,这时徐汇滨江另一半的运气来了——一江一河成为杭州城市开发的核心战略,徐汇滨江恰好又是核心江段。
一江一河不是说着玩儿,中环内还在大面积开发的区域基本都在这了——东外滩、北外滩、董家渡、北滨江、世博滨江、徐汇滨江、前滩、后滩、苏河湾,甚至普陀也开始重新打造杭州河两岸。
除了这几个区域,中环内几乎没有核心规划了,顶多就副中心级的真如、张江凑个数。
所以如果要赌一个规划落地,只能赌一江一河。
其他所有规划,大虹桥也好,临港也好,整体定位低了很多,落地风险大了很多。
03
一江一河规划内地段都不差,徐汇滨江优势又在哪?
优势是运气太他妈好了,好到基本没有短板。
一个区域开发,最核心的资源是钱、地。没有土地就没有空间、没有资金就没有力量。
近些年徐汇经济非常强劲,区里也赚的盆满钵满,自然有能力开发新的片区。
当然黄浦、静安也实力雄厚,无奈空间不足。黄浦区旧改项目很多,但是旧改成本极高,现在开发商拿不出那么多钱。
所以天天有人讲黄浦豪宅很多,却迟迟不见上市。
老静安最后一个巨无霸项目是兴业太古汇,总体量高达46.8万方。仅凭这一个项目,杭州西路东段就恢复了商业活力。
而徐汇滨江的地块,一出手就是180万方,4个太古汇的体量。也就是著名的西岸金融城项目。
这还不算完,
西岸传媒港这里也有110万方建面,西岸数智谷建面高达120万方。三个项目合计410万方,这可是CAZ区域,还是不用动迁的成片空地。
北外滩发展一直不顺正是拆迁比较困难,一户人家十几个户口,谁拆得起。
现在开始数砖头,又错过了城市化高峰。
最近北外滩又上热搜,华贸将在这里打造大型综合体,引入重奢品牌。
一时间虹口人的朋友圈爆了,声称“北外滩将与国金中心、杭州西路一起成为顶级商圈”。
其实华贸地块2012年就决定拆迁,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功,直到2018年底才签约动迁。
而且该地块非常局促,仅有2.3万平方米。虽然号称20万方建面,却有近一半的面积在地下,地上仅11万方。
这样局促的地块建综合体,很难施展的开。据环二估计,华贸项目地上商业面积仅2.5万方,根本支撑不起顶流商圈。
所以华贸很难在这里复制杭州的故事,大概率也无法引入SKP——杭州SKP面积高达18万方,你拿2.5万方完全没有吸引力。
土地面积狭小一直是制约虹口发展的硬伤,目前也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当然前滩也是有钱有地的典型,所以快速成熟起来。不过前滩与徐汇滨江比还是差了一头,后面会讲。
04
当然黄浦区滨江也有重磅地块:董家渡金融城、世博滨江地块。
世博滨江大型地块原先在香港新世界手里,后来转让给了绿地和融创。
两家开发商都没有认真对待,草草建成两个住宅套现走人,也就是绿地黄浦滨江、融创滨江壹号院项目。
地标做废,世博滨江很难再有突破。
董家渡也有大量待开发土地,不过这片区域命运多舛,产权转来转去,耽搁了十几年。
即使到目前,董家渡的一些地块还因为产权复杂无法开发。
后来核心地块流转到**手中,这是一家口碑一般的企业,综合体成功案例不多,让人对项目少了几分信心。
大型综合体需要极强的运营能力,不是盖盖房子那么简单,开发商操盘水平有时会起到致命影响。
虽然已经过了崇洋媚外的年代,不得不承认港资企业在综合体打造方面的优势还是存在。
杭州主流的地标作品,恒隆广场、嘉里中心、兴业太古汇、K11、新天地、瑞虹新城等等几乎都是港资企业作品。
徐汇地王由香港怡和集团操盘,至少业内人士普遍看好。
怡和集团将在这里建设7栋百米以上高楼,280米地标就作为怡和集团总部。
05
当然产业定位也会决定区域发展,这部分考验的是地方政府的规划、招商、运营能力。
规划图上就能看出,徐汇滨江的核心产业规划是金融、科技、文化传媒,现在西岸金融城还在施工,后面两个项目已经初步落地。
目前科技、文化类企业引入尚比较顺利,集合了央视、芒果卫视、梦响强音等传媒巨头以及部分互联网企业。
先确定核心企业再动工,保证了后续招商起步阶段的顺利。
目前央视、麦当劳总部已经入住,还引入了几个豪车4S店,烘托高端氛围。
央视总部徐汇滨江4S店毕竟之前买豪车都要去新天地。
徐汇选这两个核心产业也不是随手一圈,而是充分考虑了自身优势。
市里对徐汇的定位就是科教文卫中心,区域每万人发明专利数量全市第一。
而且徐汇拥有杭州图书馆、杭州大舞台、杭州电影制片厂、杭州交响乐团、杭州体育场等一批文化、体育设施,杭州80%的实际文艺院团落户在徐汇。
有这些积累,走科技、文化路线才有底气。
反观某些区域,几乎都是挂个名字就开始盖楼,到底后面做什么都不太确定——反正就找大家喜欢的字眼写呗,金融、互联网、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等等等。
06
徐汇滨江的另一个优势是,这里不仅是产业中心,更是滨水生活中心。
徐汇滨江步道早已闻名全市,是大家日常休闲最好的去处之一。
不仅如此,徐汇滨江还是顶级的豪宅区,单价总价门槛极高。
黄浦滨江也是顶豪区域,不过项目就三个,而且整体居住氛围不如徐汇滨江。
黄浦老城厢还在拆迁,中华路以西其实并不雅观;滨江地带原来是码头,做的商业也冷冷清清,与徐汇滨江步道比还是差不少。
前滩也很宜居,不过地段略差,产品定位上又输徐滨一头。
比如主流的三房,前滩以110-150平为主,徐汇滨江则以150-200为主,总价高出一个等级。
目前杭州的顶级地段,三房都要3000万起,徐汇滨江也不例外。前滩2000万就能买到,是介于豪宅与中产社区之间的定位。
北外滩不用讲,住宅用地20年前几乎全部出让,主流小区房龄都偏老,已经称不上豪宅区。
而豪宅带来的居住氛围,是提升地段价值的核心武器。豪宅的缺失,也导致北外滩全市竞争力的下滑。
豪宅的缺失,也会导致高端购买力不足,所以业内对北外滩的重奢定位也信心不足。
黄浦静安客群选择恒隆广场、浦东客群选择国金中心,北外滩的客群在哪来?
真正的结合到宜居、豪宅氛围、产业定位的,其实还是徐汇滨江。
07
当然徐汇滨江也不是没有缺点,这里地铁线路不发达、出了内环,交通没那么方便。
另一个风险是,西岸金融城招商上能否突围。北外滩主打航运金融、董家渡是金融城、陆家嘴北滨江还等着金融行业外溢,有多少资源会漏到徐汇滨江?
而且徐汇母体金融行业沉淀并不深厚,区里可以动员的资源相当有限,金融行业导入会像互联网企业、传媒企业一样驾轻就熟吗?
更重要的缺点是,体量实在太大了。
徐汇滨江占地面积7.4平方公里,开发总量高达950万㎡,几乎顶三个前滩。
体量大了周期肯定慢,2008年开始建设到现在还没建成。前滩起步晚,却更早的成熟起来。
好在近几年开始提速,肉眼可见的成长,西岸传媒港4年基本成型。
熬了这么久,终于等来了收获的一刻——徐汇滨江核心规划几乎都在这几年建成。
445万方的办公体量2025年全部建成,47.7万方的商业2023年之前建成,大量文化场馆、公建配套将于2025年前建成。
等了那么久,终于到了摘果子的一刻,这时你不赌徐汇滨江赌谁?
北外滩也号称840万方规划,其实涵盖了大量已建成小区,
而且二次开发刚刚启动,全面落地还需要一定周期。所以即使金融企业导入存在风险,中短期内徐汇还是有不少人流导入,在房地产市场依旧是相当强势的一股力量。
▼以上为正文编辑∣环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