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你们大杭州的新媒体
时间:2023-04-26 07:12:02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04-26 07:12:02 来源:网站运营
喔,你们大杭州的新媒体:
测试一下新功能,本文首发本人博客。
1、我是个互联网从业者,不过我一直没有弄明白什么才是新媒体?但我总被人叫做「新媒体人」,他们动辄就把我做过的几件事称之为「新媒体」「自媒体」,一个个花式概念从他们的嘴里喷薄而出,如口吐莲花。需要多解释一句,我并非纸媒出身,本行也不是记者。
2、「新媒体」一直在变。2006年,我选一家新闻网站实习还要被老师鄙视,那时纸媒才是主流,门户网站是新媒体,再后来网站也老了,博客、微博、微信相继兴起,每一个涌到浪尖上时都被人叫做新媒体。我问过很多人到底什么是新媒体?有人憋了半天,说:“当然是微信公众号了!”
3、没错,微信公号是当下最火的「新媒体」,据说国内有上千万公号,遍布各行各业。尤其是现在还流行内容创业,微信公号拯救了APP时代大量被「就差一个程序员」梗黑成渣的「产品经理」们,很多人摇身变成新媒体运营大家,开口闭口10万+,接地气,有些还能登堂入室给纸媒们上课,据说收费不菲。
4、其实我很尊重那些在微信公号上用心写字的人,但能沉下心来打造产品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新媒体运营大师」擅长用9流的标题党迎合民粹,左抄抄,右剪剪,反正抄成大V,打造几个万+就可以成为肉猪们崇拜的对象,毕竟成功学讲究这些。
5、不扯虚无缥缈的蛋了,还是就说说杭州的「新媒体们」吧,或者说八一下这座都市的「媒体&互联网史」,让你们见识下我为什么耻于被称为「新媒体人」,至少在这座城市是这样。
6、谈历史,先说古城热线,这个电信旗下的社区曾经牛到在全国都能占据一席之地。古城热线当年的头牌是李寻欢,能记得这个ID的人现在已经老了,他的本名路金波如今名气要更大一些。后来李寻欢淡出,古城热线由盛及衰,早早被电信外包出去,不知是不是给了亲友团,四处忽悠,如今连末流都算不上了。
7、和古城热线同期的,还有一个叫白鸽网,杭州电视台下属网站,从2000年建站起就没改过版,号称杭州互联网的活化石。2011年,白鸽网终于想起改版,同时改名杭州网,自称杭州唯一的新闻门户网站。白鸽网和古城热线聚集着杭州城第一批网民,他们和谐向上,积极正能量,直至有了华商论坛。
8、古城热线后,华商论坛就是头牌,直至今日。华商论坛早期好几个板块人气爆棚,什么婚恋、公益、体坛,一边走亲民风,一边立足本地进行议程设置,用五毛的话说,就是整天对政府指手画脚。2008年,华商论坛借“华南虎照”事件走向事业巅峰,捧红了华商网的头牌记者,不过,它的衰落也是从那时悄然开始的。
9、说到华商论坛,就不得不提华商网。2008年前后,本地充其量只有四家网站敢自称新闻门户,华商网、西部网,加上当时还没更名大秦网的杭州腾讯网,以及沦为吊车尾的古城热线。华商网早期靠着“华商论坛+数字报”的得天独厚优势一马当先,网站的存在感远没有现在这么强,中规中矩。
10、数字报就是在线版的华商报,2008年前后,华商报广告单日破千万,月入破亿,所以华商报当时才有胆量做出一个逆势而为的决定——收费阅读。2010年2月25日,一直免费的华商报数字报开启了收费之旅,用户需要支付每月10元的费用才能继续使用,支付平台名叫互联星空一点通。
11、互联星空也是电信品牌,古城热线就被它并入其旗下。华商将收费模式上升到“报业集团和电信的战略合作”层面,号称利用“电信旗下互联星空技术以及优势资源,联合打造创新形式的报纸电子版”,结果?当然是呵呵了。订阅用户屈指可数,远不及合作费用可观,这笔费用最后又进谁的腰包了呢?
12、与其说华商在探索新媒体,倒不如说是某些人开创了借项目圈钱的盈利模式。2010年先后,华商先后和电信合作多个项目,除数字报收费外,2010年8-9月,他们估计看腾讯眼红,在DNS解析上动手脚,为陕西电信宽带用户在打开页面时猛推弹窗推荐华商网,用户体验恶心到极点,2个月后,卒。
13、“华商公社”估计是华商和电信合作最长久的一个项目了,不到半年,域名是
http://hs.269.net。它以华商论坛团队为基础,抽精兵强将跟华商自己的产品较劲,可一直弄不清自己要做什么?期间还模仿INXIAN出了125期高仿版【杭州e报】。半年后,华商公社曲终解散,人员重归华商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卒。
14、华商的新媒体特点,就是特别喜欢自己人和自己人较劲。2008年,新来的老板成立了一个以杭州特快为首的「城市特快」,听起来有点像同城快递,其实它就是一个轻量级的华商网。不到2年,特快卒,唯一的贡献是将华商的牌子卖到各地市,开创了一个监督报道换广告的营收模式。
15、特快项目还没死透时,华商网又攒了个叫「123hi」的社区,据说老板眼馋杭州19楼,于是跟杭州一家公司合作又搞了一个高仿版,又不到2年,卒。「123hi」的负责人后来又在杭州搞了一个叫「石榴城」的社区,依然卒。折腾了几年,新社区没搞好,老社区华商论坛也被折腾不行了。
16、说句题外话,这些较劲的项目都是华商网在蔡国栋时代的产物。作为华商网总经理,蔡先生打破了华商集团从报社空降领导的惯例,给华商带来了一些相对新鲜却触动既得利益者的政策,最终蔡先生内斗失势,遭华商解雇,但他的一些理念却被华商接任者沿用,算得上当代商鞅了。
17、说说华商报吧,这里的人对互联网又爱又恨,总觉得他们的风头、饭碗都被抢走,所以他们一边对同源华商网抱有戒心,一边又试图自己搞个新突破,就像弄个大新闻一样。最典型的产物叫「YOU新闻」,报社成立了一个规模不小的部门,却一直致力于扒粪一样在网上搞几年前的过气内容,整个版面一副村通网的气质。当然,这个项目也卒了。
18、华商报对互联网和新媒体的理解,高不过街边保洁阿姨。举个例子,在华商网的某次总结会上,有网站高管转达报社老总的话说:“服务网友,网友又不能给我们钱,只有客户才能给钱,所以今后新闻和论坛都要为客户服务,我们要to B,不要to C!”没有用户,华商论坛还有什么商业价值呢?所以这句话可以作为华商高层品味的鉴证。
19、后来又流行做App了,华商报做了一个叫「华商圈」的玩意,简而言之就是个看数字报的平台,烂得我都不想说了,据说又是集团战略。后来华商圈改名叫「华商播报」,而华商网又出了一个App叫「华商头条」
[注1],内容大同小异,打着全媒体的平台各自为战,谁也没强过谁。
20、反正自从今日头条火了后,陕西人民的创新力就被头条二字带跑了,干什么都叫头条,华商有「华商头条」,西部网出了个「陕西头条」,据说西部网同仁们开会讨论名字讨论了一下午,出了好多点子,最后老板拍板说,就叫陕西头条吧!那你开会搞鸡毛呀?
21、前面说了,白鸽网的后台是市台,那么西部网的后台就省台了,当然还有宣传部,所以西部网是一个正能量溢出的平台,每年两会时都能力压华商网。不过江湖传闻西部网最大的优势,在于上班不打卡,是个混日子的好地方,据说薪水也高过另外几家。
22、大秦网,当年叫杭州腾讯网,崛起全靠QQ弹窗,本身没啥过人之处,还被华商掐了七寸,禁止转载华商报的内容。所以你整日在上面不是看到日报晚报的家长里短正能量,就是三秦都市报的蛋疼小品监督文,偶尔还能看到阳光报放荡不羁的脑残新闻。风闻宣传部长常咆哮他们,可能是流量KPI太重了。
23、万年老二也有想雄起的时候。大概是2012年,腾讯网和杭州也搞了个战略合作,推出了传说中大西北首个「全媒体合作平台」,号称由腾讯微博、微信、大秦网、大秦社区等多个产品组成,其实做的就是网上搜集线索记者跟进的事,炒了一个大概念,折腾了一阵,卒。在他们之前,华商也搞过类似的全媒体平台,下场一如既往,卒。
24、在杭州建分站或地方站抢肉吃的人不少。新浪陕西是新浪和三秦房地产网合作的
[注2],凤凰陕西是陕西蔚蓝传媒代理的,环球网是为降低运营成本搬来的,最近张朝阳也给搜狐又开了一个杭州版,为什么我要说又呢?自己查去吧。
25、地方门户越来越多,内容却越来越同质。开始是几家纸媒的新闻堆叠,一个正能量通稿几家看下去连体位都懒得换。后来号称尊重原创,弄一堆记者和编辑做原创内容,但最大两个来源无非是A、微博抄点线索扒点图,美其名曰接地气;B、等各式花样通稿,只需前面加个记者名,美其名曰跑口。
26、听说后来这些媒体的编辑们为了向新媒体靠近,又开创了一个装嫩到不说人话的自嗨流派,张口闭口「**君」,搜几张搞笑图片串联新闻,整个一低端版的INXIAN【杭州e报】,还不如华商公社,有时三观还不太正。优衣库事件后,华商网在首页出了一篇「试衣间哪家强」的新闻,无耻地炒了一个没必要跟进的热点,还给几家店做了个大广告…据说西部网看见此文后,在内部会议上点了一个大大的赞,痛心疾首,为啥自己怎么没找到G点。
27、说到西部网,我得插一句私货,当年我在华商网当编辑时,每天都能看到西部网在批量搬运我起的新闻标题,有时我故意埋个雷留个错字,结果照搬不误。
28、自从杜蕾斯微博火了之后,有点逼格的杭州同行会膜拜运营者老金,就像产品经理们对待张小龙和CEO们对待乔布斯一样,而大多数同行都只记住了大量转发、无数粉丝的产出结果,于是他们大手一挥,不就是事件营销吗?不就是追热点吗?便开始了类似拙劣的模仿之路。我在找工作时,不少老板面试时张口便问,这个事儿你能给我们想出个什么事件营销?什么?不做?别人都跟热点你为什么不跟?别人吃屎你怎么不吃?
29、这种后知后觉的copy党在微博时代就诞生了,比如杭州原新媒体们在“@在杭州”搞得风生水起后才发现,卧槽,原来可以这么玩,一时要么开账号狂复制,要么也弄几个“×杭州”走高仿风,所谓新媒体就是新抄袭。如今,“@在杭州”光荣了一年多,风闻“@在杭州”阵亡后古都新媒体们弹冠相庆,说“机会终于来了”,不过你们现在看看微博上,打着杭州新媒体旗号的都是什么牛鬼蛇神?
30、当然,现在的新媒体是微信公号,比如山寨的“在杭州”就有两家,打开历史消息,你就可以闻到一股浓郁的标题党+鸡汤风,还都是抄来的,比如「这条微信,杭州人会毫无幸免全部躺枪……」,你打开一看,其实就是一堆搞笑图,标题党中最令人不齿的一种。这家自媒体的注册公司叫陕西多点企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后面还会提到它。
31、杭州人民热爱这座城市的一丝一毫,常常梦回长安,因此新媒体们从微博时代都微信时代,都喜欢在本土自豪感上做文章,动辄把一些嚼烂的东西翻来覆去换个题目用,各种总结杭州的衣食住行和历史文化,帮助人们在手机端实现杭州梦。如果吹牛逼也能上税,这些同行早就成利税大户了。
32、还有一个公号在杭州的自媒体圈被奉为大咖,叫「杭州扑通」,号称「不做跟风的段子鸡汤,不做无脑的复制转发,追求高质量原创阅读」,不过你可以打开他们的公号,试一试在一堆广告软文中能找出几个不是段子鸡汤和无脑转发的东西。不过就这,已经能被很多号称要占领杭州新媒体蓝海的创业者视为强劲的竞争对手了。
33、这些新媒体背后的老板们,95%以上都是这样的style——“找个大学生,学文的,懂互联网思维,给他3个月,把我的微信号做起来,做什么内容我不管,粉丝得上10万,每周来两个10万+…一个月3000多工钱就够了…要什么技术开发?要什么预算投入?他自己不就是编辑+文案+美工+技术吗?”
34、公号官V们没什么值得说的,这些年过得不好也不坏,大秦网的「杭州娱乐哥」、西部网的「陕西忒别忒」,再加上「华商网」,本地最有存在感的三个官方公号就是他们了,不过依然时不时有人会继承那种不说人话的自嗨风格。
35、民间的公号在用户量上都比较小咖,真正有质量的内容却都出自那里,他们大多是媒体人出身,要么能写,要么会拍,但在杭州这个已经被三手段子手们用九流鸡汤培育起来的市场,他们一直不温不火,有些人甚至以为贴个转账二维码就能做出轰动天下、赚钱养家的新媒体 ╮(╯▽╰)╭ ,不过还是祝他们好运,毕竟他们是这座城市里为数不多能创造价值的人了。
36、2016年初,一个叫做「杭州市新媒体协会」的组织悄然成立,前面说到的多点老总黄会琰还是组织的秘书长。这个协会将「定期开展有效的、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内部活动,时时刻刻都要加强内部管理,不断增强协会公信力」;15年底,「陕西省新媒体联合会」也在杭州成立,号称将「围绕中心工作顾大局,牢牢把握主动权,为我省追赶超越发展,推动“三个陕西”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相信在他们的带领下,杭州的新媒体队伍将更加辉煌吧?
37、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不愿意被叫做「新媒体人」,也不太乐意被称之为「媒体人」的理由……真丢不起那个人。
后记:前几天看了曹政的一篇《曾经的中国互联网》,觉得挺有意思的,于是写了本文,一家之言,你姑妄听之。
注1:有朋友提醒我「华商头条是报社自主研发」,而我写的是华商网出品。其实说华商网出品也没啥错,因为「华商头条」的前身「掌上杭州」是华商网的产品,后来不知什么战略过继给了华商报,就变成「华商头条」了…就像西部网的「陕西头条」,前身不也是「西部网」么?(Update:20160127)
注2:有内部人士表示,这条需要解释明白一下——新浪陕西并不是和三秦房产网合作,因为新浪乐居的关系,新浪的陕西地方站不能涉及房产行业,因此新浪陕西是新浪总部和双赢策划合作,只不过双赢策划和三秦房地产网是一个老板。特此说明。(Update:20160130)
本文为原创作品,严禁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电邮联系 hutiehua@inxi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