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配成本增长将比市场预计的要快;市场费用将上升
时间:2022-03-12 16:57:01 | 来源:网络推广
时间:2022-03-12 16:57:01 来源:网络推广
市场共识认为当京东的规模起来时,规模效应会显现。但京东的运营成本占净收入的比重其实是增加的,2013年是10.7%,2016年上升到16%,从而反驳了规模效应的论点。这有助于理解京东的直营毛利为何始终维持在6-7.5%之间。京东不披露直营和第三方平台各自的成本,但鉴于直营收入占总收入的91%,以及没有各类目的信息披露,我们看合并的运营成本结构。
京东将它的运营成本分成四项:仓配、市场、技术和内容、以及通用和行政。
随着客单价下降,工资上涨,以及无法提升运输费用,仓配成本(fulfillment)将持续增长
仓配支出从2013年5.9%上升到2016年8.1%,占2016年总运营支出的50%。我们认为理解仓配支出的结构有助于预估未来的盈利情况。我们的观点是京东的仓配成本将压制未来的利润率。原因如下:
1)客单价下滑:随着京东扩展到快消领域及其他低单价类目,进入三四线城市,客单价将下降。手机购物习惯也正导致平均客单价下降。
高客单价确实降低仓配成本。但对京东而言,2016年客单价降至400元,2015年是420元,2014年460元。虽然这些数字包含了直营和平台,但趋势大致没错。京东的客单价将继续下降,随着京东激进地进入以下领域:1),包括快消品在内的日用商品,客单价通常偏低;2) 更低级别的城市;3) 第三方平台业务。
3C产品比日用品拥有更高的客单价。如果日用品和快消品的贡献增加,客单价将降低,意味着仓配成本将提高。此外,随着京东将电商业务拓展到更低级别的城市,将需要增加仓库以及雇佣更多的员工来完成订单,从而推动成本升高。我们在和一家大型线上竞争对手调研时确认了这点。同样的,如果第三方平台相关的订单仓配增加,客单价也应该下降。第三方平台的订单拥有更高的分摊比例,因为商品通常是通过多个商家售出的。京东无法控制第三方平台售出的订单,这意味着仓配支出必须上升。
与此同时,中国电商正快迅转向移动购物。移动消费占总线上消费的比例从2011年的2%增长到2016年的70%。手机端消费者购物的频次增加,但每次购买的数量下降,因此客单价也有所降低。这对京东来说不免避免地导致仓配成本升高。
2)京东的劳动密集型模式深受工资上涨的影响,其他物流快递公司对人力的竞争加剧了这一状况。令人担忧的是,京东仓配支出中最大的一项是劳动力成本,过去三年分别达41亿人民币、73亿人民币和108亿人民币。
截止2016年12月,京东拥有120662全职员工,2014年为68000。对京东不利的一面是有超过10万或者83%的员工在仓配部门工作。
京东有65000名全职快递员工,占到总员工人数的60%,仓配员工的65%。
2016财年,52%的仓配支出来自和仓配有关的员工薪酬补偿。该项支出占总仓配支出的比例从2013年的49%上升到2016年52%。我们将这一现象主要归结为工资的上涨。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经历了两位数的工资上涨。
对京东来说,很不幸的是,中国的工资上涨压力不会减轻,因为一胎政策及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导致体力劳动者短缺。虽然有关于临时工的讨论,但目前要推断还为时过早,京东到目前为止更倾向于全职员工。
此外,根据高盛的一个报告,中国快递包裹量有望到2020年增长2.6倍,意味着届时中国将需要400万快递员。400万快递员将占中国20-40岁男性人口的2%。根据阿里研究院的数字,日包裹量将增长到10亿(增长10倍)。
3)快递服务对低级别城市的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奢侈品:京东的GMV增长主要来自一线和二线城市,以及3C和家电的销售。北京和上海的消费者可能愿意为京东的快递服务支付溢价,但当京东往三四线城市拓展时,将面临两个问题:1) 那里的消费者对价格非常敏感,不太愿意为快递和高质量的投递付费;2) 这些地区人口密度没有那么大,仓配费用将提高。
最后,京东的仓配成本在未来的几年里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升高。这对盈利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除非京东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这不会发生,因为线上零售商的竞争异常激烈,消费者习惯了低价运费。京东如果想把运费转嫁给消费者,将面临损失生意的风险。这是京东所不能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