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需要唤醒用户的潜在需求
时间:2022-02-25 19:08:01 | 来源:网络推广
时间:2022-02-25 19:08:01 来源:网络推广
其实从这些愈发精准的广告投放中也能看出,如今的营销越做越垂直、越做越出众。回顾这两年来的国内的营销案例,杜蕾斯就不说了,除了去年与喜茶的互动做瓷了以外,还算维持住了业界牌面,而旺仔的五十六个民族风包装、大白兔做香水等异军突起的刷屏案例也有不少,整体发展也称得上蒸蒸日上。
但是有一点可以看到,如今市面上投放的广告,更多的走上了温情的创意idea路线,有点东南亚故事广告的风气,着重点在故事中的温情,在创意方面。
这其实并没什么不妥,因为营销创新本身就是有一定风险存在,而每个企业对于自己公关营销的KPI也是有考核的,也因此对于很多广告人而言,追求的并不是创新的去哪拿90以上的高分,而是能够看得到成效,不褒不贬的60及格分。
温情路线也是营销确保及格的不错选择,即使质量上有瑕疵,只要主价值观没事也不会被过分批判。并不是情感有什么特殊力量,而是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容易引起共鸣的力量。
这也是为什么像999感冒灵的《总有人偷偷爱你》与iPhone往年的《一个桶》、《三分钟》等短片能成功,因为他们就是抓住了情感这一点,通过情感营销下限高的特点立于不败之地,加之自身水平创意好,自然是无往而不利。
但这类营销吃的是灵感创作,做的是品牌形象升级,很难带来直接的转化率,不得感冒的还是不会买999、不换手机或者预算不够的还是不会考虑苹果,没有办法去触碰需求方面的东西。
而且营销的单位支出所产生的收益是逐步降低的,比方说你做一个60分营销在创意、资源上的开支是10万块,但是可能你多花一倍的价格,最后出来的结果是65、70,虽然也有可能创意爆炸出来个85、90的,但是平均下来还是提升不大。
这就好比烟草这种,你5块钱的跟10块的差别很明显,但10与20、20与40的差别除了专业人士外,对一般用户基本没有太大的影响,再想有更大的差别需要的价格可能不止是翻倍,而是几何倍数了。
营销需要KPL考核,但营销投入于产品投入是有差异的,互联网商业思维中,做产品的就是在线上赋予流量、用户、销量这些方面数字化的能力,更多的是显性因素,就像游轮一般,光鲜点都在水面之上,产品的收益多少、发展的好坏很直观的摆在明面上。
而营销这一行为投资与直接产出不会那么的泾渭分明,它更像是冰山,我们所能看到的仅仅是他们能展现出来的一角,他们大量的投入在创意、宣发、投放等水面以下,甚至产生的收益都在水面之下的品牌上,这些东西难以数字化的呈现出来,也无法为大多数人所认知与理解。
而想要实现KPL的提升,更直观的将成果展现在台面上来,营销方向就必须朝着需求的方向入手,也就是唤醒用户刚需之下的潜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