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网络营销 > 自媒体是什么?

自媒体是什么?

时间:2022-05-23 23:45:01 | 来源:网络营销

时间:2022-05-23 23:45:01 来源:网络营销

早在上个世纪,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就提出过“媒介即讯息”的相似理论,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只有在拥有了某种媒介之后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

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响了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因此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一、什么是自媒体?

自媒体(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发布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

简言之,即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如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自媒体的内容构成也很特别,没有既定的核心,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只要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就分享出来,有时还会分享一些出格的观点,不需要考虑太多看官的感受。

所以,亿企邦觉得看一些优秀的自媒体文章就像看野史一样十分独特有趣,他们给看官们留下的印象是自媒体的个性,而且他们在字数方面控制得很好,一般都会控制在1000字左右,让看官可以在10分钟内流畅阅读完。

二、自媒体的特点

自媒体之所以爆发出如此大的能量和对传统媒体有如此大的威慑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平民化和普泛化。

1、多样化

自媒体的传播主体来自各行各业,这相对于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单个行业的知晓能力来说,可以说是覆盖面更广,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对于新闻事件的综合把握可以更具体、更清楚、更切合实际,位于“尾部”的他们的专业水准并不比位于“头部”的媒体从业人员差,甚至还更有优势。

2、平民化

自媒体的传播主体来自社会底层,自媒体的传播者因此被定义为“草根阶层”,这些业余的新闻爱好者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来说体现出更强烈的无功利性,他们的参与带有更少的预设立场和偏见,亿企邦觉得他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往往更客观、公正。

3、普泛化

自媒体最重要的作用是:它授话语权给草根阶层,给普通民众,它张扬自我、助力个性成长,铸就个体价值,体现了民意,这种普泛化的特点使“自我声音”的表达愈来愈成为一种趋势,然而伴随着自媒体主体的普泛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这条“尾巴”的力量愈来愈积聚成长。

三、自媒体的核心是内容

内容绝对是自媒体运营者的核心,自媒体将自己的信息、价值、理念传播出去,靠的是内容,而文字、视频、音频等介质均为载体,视频、音频介质上,自媒体在2014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内容仍是根本。

以微信自媒体为例(具体可查看亿企邦《详解微信自媒体的4种类型》的相关介绍),自媒体内容的来源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多方信息的整理、加工(类似于信息搬运工)后,融合自己的观点、想法等,将外部的信息变成自己的内容。

2、通过采访、参会的形式,对外部信息的获取后,整理成自己的内容。

3、广泛的阅读量以及自己通过实际操作经验沉淀下来的内容整理后形成自己风格的内容。

微信公众号虽然有了自己的内容,但是若没有一个好的传播渠道,那么就成了“哑巴”,用户就听不到“声音”,渠道和自媒体人是共生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所幸我们所处在的互联网平台是相对开放的平台,只要内容足够好,微信平台都是“开放”的,微信自身是封闭的,所以想要依靠它去传播,必须依靠用户以及自身的关系网以及渠道。

在亿企邦看来,内容的影响力可以从多个方面去体现,粉丝量、粉丝活跃度、评论量等都可以作为参数(仅能作为参数),而哪些人在看,这个要从微信公众号内容传播的渠道去发现和观察,对看的人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个还是得看内容本身,就像很多用户喜欢看“深喉”、爆料一样,你天天发“文章”,肯定是影响着热爱“文章”的一群人。

四、自媒体的优势

论坛、博客、微博、微信以及新兴的视频网站构成了自媒体现存的主要表达渠道,然而随着个人用户对互联网的深度使用,以阔地网络为代表的个人门户类网站将成为自媒体的新兴载体。

1、平民化,个性化

2006年年底,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评选封面上没有摆放任何名人的照片,而是出现了一个大大的“You”和一台PC,《时代》周刊对此解释说,社会正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

2006年年度人物就是“你”,是互联网上内容的所有使用者和创造者。

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每个平民都可以拥有一份自己的“网络报纸”(博客)、“网络广播”或“网络电视”(播客),“媒体”仿佛一夜之间“飞入寻常百姓家”,变成了个人的传播载体,人们自主地在自己的“媒体”上“想写就写”“想说就说”,每个“草根”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传递自己生活的阴晴圆缺,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

2、低门槛,易操作

对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而言,媒体运作无疑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维系,同时一个媒介的成立,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层层核实和检验,其测评严格,门槛极高,让人望而生畏,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但是,在这个互联网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我们坐在家中就可以看到世界上各个地方的美丽风景、就可以欣赏到最新的流行视听、就可以品味到各大名家的激扬文字,互联网似乎让“一切皆有可能”,平民大众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媒体”也成为可能(具体可查看亿企邦《如何打造一个自媒体博客平台》的相关介绍)。

在像新浪博客、优酷播客等所有提供自媒体的网站上,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根据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和可选的模版,就可以利用版面管理工具,在网络上发布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其进入门槛低,操作运作简单,让自媒体大受欢迎,发展迅速。

3、交互强,传播快

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得益于数字科技的发展,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都可以经营自己的“媒体”,信息能够迅速地传播,时效性大大的增强,作品从制作到发表,其迅速、高效,是传统的电视、报纸媒介所无法企及的。

自媒体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自媒体与受众的距离是为零的,其交互性的强大是任何传统媒介望尘莫及的。

五、自媒体的不足之处

自媒体正在迅猛生长,一些涵盖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正以他们独特的公众账号发声,向所有对他们感兴趣的读者传播那些你无法在公开世界里看到的信息,当然,自媒体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1、自媒体内容良莠不齐

个人有千姿百态,代表着个人的自媒体也有良莠不齐,人们可以自主成立“媒体”,当媒介的主人,发布的信息也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编辑,这些信息有的是对生活琐事的流水帐式的记录,有的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的集锦,有的是对时事政治的观察评论,有的是对专业学问的探索与思考。

优秀的自媒体可以让受众得到生活的启发或者有助于事业的成功,让人们发现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但大部分的自媒体只是一些简单的“网络移植”,记录一些不痛不痒的鸡毛蒜皮的内容,甚至是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这些内容虽然给他的博客带来了很大的点击率,但其影响却是负面的。

2、可信度低

网络自媒体的数量庞大,其拥有者也大多为“草根”平民,网络的隐匿性给了网民“随心所欲”的空间,在平民话语权得到伸张的今天,“有话要说”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自媒体过分追求新闻发布速度或者说为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导致部分民间写手降低了自身的道德底线,进一步导致了自媒体所传播的信息的可信度低。

3、法律不规范

让个体声音得到充分释放的同时,势必也会让一些与宪法、社会道德规范相悖的声音得以散播。

自媒体从宪法上来看是个人言论自由权的延伸,从一诞生就受到了诸多法律的限制,作为一种权利,自媒体当然有很多的界限是不能突破的,2005年10月,南京大学陈堂发副教授一纸诉状将中国博客网告上法庭,原告在中国博客网上发现一个名为“长套袜”的博客网页上有一篇《烂人烂教材》的文章,指名道姓地对他进行“辱骂和攻击”,该案被称为“中国博客第一案”。

虽然我国已经有很多法令管制网上活动,但是还只是停留在对网站的管理上,这些法令就显得不够全面,如何在法律上对自媒体进行规范与引导,迫切需要全社会来共谋良策促进自媒体的未来发展(具体可查看亿企邦《自媒体的未来发展走向》的相关介绍)。

相对于西方“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中国的“自媒体”显然处于起步阶段,网民应该学习在这个言论最自由的地方如何作负责任的表述,行使权利的同时不忘义务,使我国自媒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亿企邦点评:

在自媒体时代,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人们不再接受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告知对或错,每一个人都在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做出判断。

自媒体有别于由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它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由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一种对等的传播概念,同时,它也是指为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

关键词: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2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