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建站知识 > 微软启用AI编辑,人类编辑失业的锅该不该甩给AI?

微软启用AI编辑,人类编辑失业的锅该不该甩给AI?

时间:2022-07-24 22:03:01 | 来源:建站知识

时间:2022-07-24 22:03:01 来源:建站知识

近日,微软决定用 AI 软件代替自家新闻网站的编辑队伍。PA Media(英国新闻协会)负责在MSN网站及微软Edge浏览器上维护其新闻主页的人工编辑原本有27名,但由于微软的这个决定,这些人被告知将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被解雇。

这标志着AI取代人工编辑写作的时代正式来临,但也意味着人类真的会因为这些AI编辑丢了饭碗,以前我们总是时常设想这样的情景,但这一天来得好像比人类想象中更快。原本我们总是说AI能替代人类做简单重复不费脑力的工作,可转眼间AI也能编辑新闻写文章了,而且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知名媒体都采取此种做法。

从表面上看,AI能力越强,就会夺走更多文字工作者的“饭碗”,但事实永远都不是“非黑即白”,对于AI编辑和文字工作者而言,“冲突”虽无可避免,但在中间的“灰色地带”和平相处,甚至是协同完成更加复杂和更具创造力的工作或许才是未来的主流走向。

一、能者上平者让,人类编辑失业的锅不能全甩给AI

其实微软用AI代替人工编辑团队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微软的新闻网站编辑并不亲自采访,而是挑选其他媒体的报道,之后再根据微软网站的格式和调性编辑内容和标题。这就类似于新闻抓取的“爬虫”,没有思维与技术层面的成分在内,主要起到吸引流量的作用。

尽管此次AI确实造成了人类编辑的失业,但是这个锅不能全甩给AI。 像微软经营的这类缺乏原创者思想的新闻整合类的网站,工作内容相当简单,用人工编辑存在人员浪费之嫌,用人工智能取代也是顺理成章。

如今的AI技术完全能够胜任这种简单的基础文字类工作,其实不只是微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知名媒体和科技公司都在逐渐用AI取代文字工作者,或是致力于研发能够取代人类胜任此类工作的人工智能产品。

在这一点上,国外媒体研究的时间更长,探索的程度也更为深入。 早在2010年,就有一家名为Narrative Science的公司推出了AI写作软件“Quill”,该软件能够写出带有故事情节的叙述文案,曾被福布斯网站用于制作财报和撰写与房地产相关的报告。

2014年3月,洛杉矶发生地震,《洛杉矶时报》第一个对此进行报道。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快的速度,是因为该新闻出自人工智能“Quakebot”之手。它的工作原理是,一旦美国地质局发出的地震警报超出某个特定阈值,它就按设定好的程序提取其中的数据并填写到编好的模板中。

这远非人类编辑所能做到的,就算是最有人脉和渠道的记者,也不可能在几分钟之内获取这些信息并将其编辑成文章,所以用人工智能写新闻的时效性要远高于人类。而且人工智能的工作不受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也不知疲倦,这种状态下工作效率也要比人类高。

2014年7月,美联社与科技公司Automated Insights联手,使用了后者的Wordsmith平台自动编发企业财报。每当有公司发布财报,Automated Insights的AI系统就会对数据进行自动抓取,将其嵌套在美联社预先设定的新闻模板中,几秒钟就能完成150~300字的短消息,该系统每季度能产出约4000篇新闻,与之相比,美联社的人工编辑们每季度只能完成400篇。

AI编辑比人类厉害的地方不仅在于速度,准确率也可圈可点。 通过AI的自主学习,美联社的AI系统几个月就能够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规范,错误率低于人类编辑。这样的技术自然受到更多青睐,美联社于2015年将AI编辑应用到体育板块。2016年,美联社与MLBAM(美国职业棒球联盟媒体)合作对棒球比赛进行报道,将比分式报道转换为文字故事。

此外,美联社还有意向制作能将文字转换为广播的模板,并开发相应算法。因为如果按照传统的套路,与其他公司合作开发从文字到广播的识别系统大概需要半年,而样品也需专门的编辑进行校对审核。如果AI技术能够开发成功,那么即使不需要人工编辑的审阅与校对也可发布。

除了写作,AI在编辑行业还能发挥其他的用处。

2014年,英国《卫报》曾推出过完全由算法生成的报纸,内容都是在AI对社交网络中的热门信息进行统计筛选之后进行编辑和排版而成的,每月只印5000份,针对媒体与广告机构发行。

2015年,《纽约时报》使用由其数字部门科学团队自主研发的AI机器人“Blossomblot”对社交平台中的文章进行筛选和分析,预测哪部分内容适合推广,从而增加文章成为“爆款”的几率,自从用上Blossomblot之后,凡是由它自动推荐的文章的点击量都大大增加,甚至达到了普通文章的38倍。

2017年,谷歌从自家的“数字新闻行动”基金中拿出了80.6万美元,用于帮助美联社以AI写新闻。作为曾经出过“阿尔法狗”的公司,谷歌对于AI在各领域的应用也一直相当热衷,而在技术和资金方面,谷歌自然也走在前端。

在中国,AI在媒体行业也是频频亮相,而且不局限于编辑方面。 就在今年,新华社智能化编辑部联合搜狗公司推出了全球首位3D版AI合成主播"新小微",并于“两会” 开幕前夕正式推出,这也是新闻界首位由人工智能驱动,并且以3D技术呈现的AI合成主播。

看上去,AI在媒体行业已经风生水起,远胜人工编辑,然而仔细研究这些案例,会发现其实AI编辑并没有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么“强悍”。 不管是美联社还是《华盛顿邮报》,亦或是中国的AI主播,它们所能完成的仅仅是实时的短消息,对于长篇的深度报道目前尚不能驾驭。

尽管它们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好,但若说媒体机构完全离开人类却也不现实。《洛杉矶时报》AI编辑写稿的速度是很快,时效性也强,然而编写好的新闻都必须进入内容管理系统,由人工编辑进行审查和发布;《卫报》由算法生成的报纸也只是小批量发行,并没成为其主流做法。而且在AI介入媒体行业的探索中,也出现过许多坎坷,都需要人类去加以更正。

由于这些原因,有观点对AI介入媒体提出质疑,认为AI能力不足,当然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AI必然彻底替代人类编辑。其实这些观点都将人类与AI放到了对立面,实际上,人类与AI不是非要“水火不相容”,甚至AI导致部分文字工作者失业也未见得全然是坏事。

二、AI“入侵”媒体行业并非坏事,AI会是一名“好同事”

在此次微软解雇的20余名编辑中,有一位编辑表示用AI 替换人工的决定是有风险的。因为微软网站的人工编辑需要“谨慎遵守非常严格的编辑准则”,确保在用户打开浏览器之后不会看到不当内容,这还对青少年具有一定的保护意义。

但是这段话中很可能夹杂着“主观”的成分,因为被AI抢了饭碗,所以说用AI是有风险的,然而即使是继续沿用人类编辑,也未必能确保没有这些风险。都说新闻工作者有责任保证事实的真实性和观点的公正,然而人类本身就是带有主观情感的,无法做到时刻的公正。

因此对于一些新闻的筛选,或是在撰写新闻报道之时,这些“偏见”也难免夹杂其中。 如《卫报》、《每日邮报》这些知名报纸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用户也会根据自己的态度选择不同的报纸。现在人们几乎不看报纸,不过在数字媒体的进程中,这些毛病同样存在。

而随着AI进入新闻生产环节,这样的问题或许能够更好地得到解决。 作为AI,不具备主观情感和倾向,反而比人类更能做到新闻报道方面的公平公正,当然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更完善的机制,但不管怎样与人类编辑相比,AI都在这方面更具优势。

对于AI的种种优点,人类应该不断发掘并接纳,而不是逃避和畏惧,更不该加以“仇视”。 不少新闻工作者对AI持有反感甚至恐惧的态度,因为新技术确实对他们造成了威胁,当涉及到自身利益,这样的态度可以理解,但AI介入媒体行业已是不可逆的潮流,与其沉浸于负面情绪,不如坦然接受,学会与之和谐共处甚至携手并进。

现在许多媒体和公司也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帮助二者和平共处。据美联社预测,AI介入媒体行业能够帮助新闻工作者释放20%左右的时间,让后者可以将这部分时间更多地投入到内容创作方面,简单的事实核查与调研方面的工作交给AI,有利于提高新闻质量,“谷歌新闻计划”也于去年发布了关于“媒体如何使用新技术及如何进一步受益”的全球调查报告。

其实人类编辑将AI当成同事完全没问题,而且这样的同事还少了人情往来和关系维护,能够一心一意谈工作而不被其他琐事牵扯精力。AI的能力还能使得新闻从业者有更多精力去完成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促使自身更加优秀,实现自我成长,这样的“好同事”实在难找,人类应该为有AI这样的合作伙伴感到幸运。

AI固然在某些层面取代了新闻工作者,抢了一些人的饭碗,但真正光明的未来应该是开放式的,人类应该学会接受。当前AI与人类的协同正处在一个过渡阶段,必然会伴随着冲突,但长远来看AI会推动人类进步,最终AI与人类也能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文/东方亦落

关键词:编辑,启用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2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