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可以唱生死,四十岁为什么不能唱青春?
时间:2022-06-02 04:36:01 | 来源:行业动态
时间:2022-06-02 04:36:01 来源:行业动态
犀牛娱乐原创 文|冷罐头 编辑|朴芳 不朋克、不金属,玩的不是摇滚。
台上三人像是一幅圣洁的画,竖琴、风铃、键盘撞击出的乐声,有着神秘的东方宗教感。一张口,听者头皮一麻,厚重的嗓音发出的是对万物生灵的呐喊,在极具力量感的声线下,情绪不可控地喷薄而发。这应该是乐夏舞台上,最本能的眼泪。
唱着《玉珍》的福禄寿,是《乐队的夏天2》冲出的第一匹黑马,率先杀出重围,成为首支晋级的乐队。
“这一次,终于不再是摇滚的夏天了,乐队的夏天真的来了。”
节目一开播,就有乐迷这样感慨道。但当进度条行至水木年华淘汰的那一刻,这句话却被蒙上了一层讽刺的味道。并不是因为略显惨淡的票数,而是因为专业乐迷那句“四十岁了还唱《青春再见》,他们这种中年人的油腻,根本打动不了我”瞬间蓄满了观众的火力,既然《乐队的夏天》容得下多种乐风相互碰撞,为何还要用狭隘的年龄界限,批判四十岁的人不该唱青春呢?
这样的非议也同样发生在唱着方言的五条人身上,一句“听不懂”就将一支有着强烈地域风格的乐队,送上了“一轮游”的路。
但不可否认,乐队风格的多元化是《乐队的夏天2》最突出的特质。在传统摇滚之外,Mandarin的电子实验、超级斩的中二宅核……都让人眼前一亮,或者两眼一抹黑。在乐队阵容、争端上的“迎头一棒”,让《乐队的夏天2》的口碑,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有人在棒喝中醍醐灌顶,有人在“乱棍”下逃离。
然而,《乐队的夏天2》相较于前一季所进行的革新,远远不止这一点。在这样的情况下,《乐队的夏天2》走出舒适区的是明智之举吗?此番革新会是节目的进阶还是生命力的流失?《乐队的夏天》会有怎样的未来呢?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过关的基本功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打马赛克半遮面。
说得就是在距离立秋还有13天的时间节点,“勉强”上线的《乐队的夏天2》。尽管早在7月14号,官微就官宣了本季的33支乐队,但对于播出时间只字不提,只留下“敬请期待”四个大字。
物料慢慢悠悠地放着,与乐迷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疏离感。尽管乐队早已官宣,但7月23日释出的乐队阵容合影,还是全员马赛克;直到播出前一天,才官宣定档时间。翻看《乐队的夏天》官博在官宣定档前的评论区,清一色乐迷的暴躁发言。
“我看你说个播出时间挺费劲。”
“播出日期你拖延那么久,发张图你都要马赛克留悬念?”
“前两天饥饿式营销起效果了,大家都来围观等待开播时间,结果现在又开始腹泻式宣传了?”
乐迷的话是真的噎人,但“腹泻式”营销的效果却是实打实的。上线当晚爱奇艺站内指数达6496、猫眼全网热度榜综艺类排名第一。不可否认其中有上一季高口碑自带的热度,但成功的营销手段将“定档时间”的份量无限放大,也是既定的事实。
在赛制上,《乐队的夏天2》也衍生出了新玩法。33支乐队分成3组,每组11支乐队,每一赛段结束后,每组票数排名前六的乐队晋级,排名后五的乐队淘汰。在首播的两期节目中,六支晋级乐队已经产生。
从舞台的视觉呈现以及观众的反馈声来看,《乐队的夏天2》迈出的这步险棋,先下一城。11支乐队竞演两期,节奏固然变慢了,但使每支乐队有了更宽阔的表现空间,与此同时,乐队的特质也更深入人心。而快节奏与乐队的气质,原本就格格不入。
从营销、赛制内外两个维度来看,《乐队的夏天2》在“基本功”上,都已过关。
乐队的试验田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五条人乐队光脚穿着拖鞋站在舞台上,开口前一刻,感觉来了突然换歌等种种行为都在说明,《乐队的夏天2》可调节的活泛度,比想象中还高了那么一点。
节目组在营销、赛制内外发力铺设的框架,决定的是节目的底线,为节目填补进血肉的人,才是节目的上限所在。所以提起《乐队的夏天2》,就不能不说这一季的乐队阵容。
首先,在乐队的阶梯搭建上,《乐队的夏天2》无疑是出色的。相较于上一季乐队老炮儿们扎堆的情况相比,这一次,新乐队几乎占据了乐队总数的三分之一。呈现给观众的,左手是“爷青回”的澎湃情怀,右手是后起之秀的新血液带来的强烈视听冲击。新老交替的阵容这么一碰撞,火花就产生了。在第一轮竞演中晋级的六支乐队,有三支都是“新生军”,风格独特的福禄寿、玩电子实验的Mandarin、拥有着核嗓的超级斩,三支乐队都不是传统乐队的玩法。
这里是能者高位,不是论资排辈。
除了新血液涌入,带来乐队风格多元化之外,在乐队阵容上,《乐队的夏天2》还有一点创新。
“提起刘忻,很多人都知道。提起遗忘俱乐部,却很少人知道。”乐夏乐队图鉴中的这句话,恰如其分的阐释了这一点创新。
刘忻、白举纲、蔡维泽分别是快女季军、快男季军、明日之子最强厂牌,他们的名字与《乐队的夏天》同框出现,带来的不仅仅是艺人圈层与乐队圈层的交织,同样也是饭圈与乐队圈的一次碰撞。
众所周知,秀星玩乐队,多多少少有点“流量跨界”的味道,所处的是鄙视链的最下游。“粉丝能不能别控评?烦死了”,尽管刘忻的遗忘俱乐部,以及白举纲的白日症梦侯群还没正式登场,流量就已经成为了原罪。在许多乐迷眼里,这三支乐队不过是想借着乐夏的东风,大火一次的流量明星罢了。
其实不尽然,据了解,除白日症梦侯群成立于今年外,其余的两支乐队早在《乐队的夏天》火热前,就已经组成了。蔡维泽担任主唱的傻子与白痴乐队成立于2015年,是从校园走出的乐队,参加明日之子等选秀,初衷也是为了推广自己的乐队。刘忻担任主唱的遗忘俱乐部成立于2018年,值得一提的是,遗忘俱乐部是时隔二十年的一次重组,从二十年前的玻璃乐队,到如今的遗忘俱乐部,是有热爱和情怀在的。
表面上看,是热爱乐队文化的艺人们,重新追梦的新起点。但在这背后,同样也是《乐队的夏天2》在乐队阵容上的一次实验。作为相对小众的圈层,老炮乐队的数量是有限的,倘若《乐队的夏天》有打造系列IP的意图,这不失为一种出路。
至于新老交替、跨圈入场、风格多元的乐队阵容,对于乐迷而言到底是“乐队的夏天”还是“阉割的夏天”,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
为什么是它? 虽然玩乐队的和爱乐队的都讲究个情怀,但《乐队的夏天》也从未为了迎合情怀而掩盖自己的商业本质。
换句话说,既想站得舒服,又想把钱赚了这种事儿,《乐队的夏天》不做。
所以没有刻意标榜自己的格调,凸显乐队文化和提升路人观赏度的重要性,对于《乐队的夏天》而言,是平起平坐的。而这“端碗”艺术的关键所在,就是找到介于资深乐迷与普通观众之间的平衡点。
乐队类的综艺不止《乐队的夏天》一个,摸索平衡点与其说是秘籍倒不如说是共识。2018年,《中国乐队》开播,尽管在多个平台暗暗发力,但最终收获的是圈外无水花、圈内口碑差的结果;2020年上半年《我们的乐队》在导师阵容上下足了功夫,王俊凯、谢霆锋、萧敬腾带来的热度不容小觑,谢霆锋在节目一开始就强调了乐队“企业化运营模式”,迎合市场。
在这样的对比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偏偏是《乐队的夏天》,带着小众乐队圈层,扬帆出海。
《乐队的夏天》不是什么“正经节目”,音痴马东一本正经的说着段子,节目底色搭配鲜艳又跳脱,没有什么百万声优、只有搞怪又欠揍的旁白。两季《乐队的夏天》,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场。如果不懂音乐,当做《奇葩说》来看也是档不错的节目。
看久了会发现,节目调色盘式的色彩搭配,和乐队“老大爷”们的服饰如出一辙;时而搞怪时而欠揍的旁白风格和吊儿郎当、或是拽上天的乐队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乐队的夏天》有娱乐化的成分不假,但从中升腾出的精气神,不是娱乐化的,而是乐队化的。
概括而言,《乐队的夏天》鲜明的节目特质,是高度贴合乐队气质的。所以尽管两季《乐队的夏天》,都因为乐队演出时间占总时长比例较少,而遭受过质疑,但《乐队的夏天》的应对之策是推出乐队纯享版,而非是在正片中,剔除或是淡化大乐迷的存在感。
本季《乐队的夏天》,大乐迷由马东、张亚东两位老成员,周迅、大张伟两位新成员组成。相较于上一季而言,专业性减弱,抛梗的功能性增强。对于看名堂的内行来说,或许有些尴尬,但对于看热闹的外行而言,节目的可看性确实润色了不少。五条人与大乐迷你来我往、相互抛梗的爆笑片段,更是登顶热搜,五条人也凭此成为首个出圈的乐队。
音乐一起,他们是光芒万丈的中国乐队;音乐渐息,他们在与大乐迷的唇枪舌战中,形象渐渐变得饱满又立体。
部分乐迷渴望看到不掺杂质的、乐队神仙打架的名场面,可以理解。但纯粹有时也会是一种枷锁,毕竟只靠情怀,会饿死人。
嘶喊着生死也好,重温着青春也好,都是态度。但能否战到夏天的最后一场,小众的乐队,也要听从大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