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6:15:01 | 来源:电子商务
时间:2023-02-27 16:15:01 来源:电子商务
“我们没有底薪只有提成,现在活不好做,年前人几乎都走得差不多”。小区楼下链家门店一位房产经纪人告诉笔者。其实,在小区进进出出一年时间里,也亲眼目睹了这家门店的工位从年头的拥挤,到年末的空荡荡。
或许表面上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近日,链家集团旗下贝壳找房在脉脉等平台上被曝“变相裁员”。据透露,目前贝壳的新房、租赁、装修、交易、海外等业务全部并入二手(经济平台)其他职能线该撤的撤,该合并的合并。
其实,从去年开始,随着寒冬的到来,TMT领域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瘦身”运动。年前美团、网易、腾讯、知乎、斗鱼等一众企业都相继被曝裁员,最高裁员数甚至达到6000人。更有甚者连“高数大考”的招数都用上了。年后,滴滴打响了裁员第一炮,裁员2000人,占比达15%,人人车裁员人数超80%,京东要淘汰末位主管人数10%......
然而,同样是“瘦身”,成立不足一年的贝壳找房过山车的幅度似乎更大。去年4月贝壳成立之时,左晖还信誓旦旦没有贝壳,就没有链家,之后开足马力大举拓展线上线下,意欲IPO的贝壳找房如今攻势戛然而止,转而挥戈进行大“瘦身”。
这背后是退守还是IPO梦碎?
有贝壳员工在脉脉上表示,在加盟路线效果堪忧,不得已的情况之下,链家不得不降低扩张进度,整合之后的多位员工都被公司鼓励转岗到经纪人等岗位,让员工为公司的一部分损失买单,从侧面折射出的是贝壳找房烧钱扩张的野蛮做法不再为续。
从高调扩张到“变相”裁员
2018年初,当红小生黄轩的海报铺满大街小巷,北京三元里海鲜市场策划“拍照分享、扫码关注”网红事件,世界杯期间各时段广告轰炸砸下1.65亿,彼时,贝壳找房刚上线,一出手就是全明星阵容和大手笔资金阵仗。
贝壳是链家要打造的一个信息平台,毋庸置疑,安居客、搜房网等是业内标杆。在信息平台的维度上左晖可谓赶了个晚集,因而,贝壳找房是左晖野心的寄托,链家也调转火力助攻贝壳平台,线上线下全方位推广,先后多名互联网背景的高管加盟,做最大资源的倾斜,并将十大职能部门划归贝壳。
贝壳找房自上线以来,一路高调扩张,业务涉及二手房、新房、租房、装修、海外、旅居等多个方面。吸引客户在平台上进行交易。平台与原有的垂直自营模式的链家网相比更加开放,除了链家自身的品牌外,还允许其他经纪公司以合作的方式进驻。贝壳期望通过号召各经纪品牌开放资源,破除行业一直以来信奉的“丛林法则”,打破各中介间的“零和博弈”。
据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贝壳已进入全国95个城市,连接近1.8万家门店、17万经纪人,赋能超过100个新经纪品牌,即使离既定目标还是比较大的距离,但是,贝壳平台的体量增速也看得见。但是,这其中更有“硬拔”的味道。
其实,链家的发展轨迹和OTA行业的携程还比较相似,在传统的房产“租卖售”中通过信息的不对称来获取利差。无论是2007年转型PC端,还是旗下的自如品牌,甚至包括贝壳找房上线,链家要打破的是通过互联网模式改变传统租卖的生意。
一如人到中年的携程推进“自下而上”的互联网改造。然而,从低纬度打高纬度,似乎显得力不从心。
直到去年5月,链家开了一次战略会议,明确直营、加盟、信息平台“两纵一横”的战略定位。可是,不到8个月时间,链家集团又以一场内部战略会的形式,发动了新一轮调整。此次会议上,左晖将贝壳、德佑、链家自营三条职能业务条线进行打通合并,不再划分南北贝壳和德佑的后台。
链接战略摇摆自然会引发组织管理上的调整和变动,链家首推的贝壳找房也从高调扩张转而走向“变相”裁员。
前我爱我家副总裁、湘楚朝晖集团董事长兼CEO认为:“链家这次调整可能迫于资本的压力。自营、加盟和贝壳三个后台成本太高了,2018年贝壳在推广上花了不少钱,财务压力很大,估计今年的财报不好看。同时,贝壳有准备在海外上市,可能是资本要求他三个后台整合。”从三线到并线的战略摇摆,链家要开启的“自营+行业平台”模式一定程度上受挫。
实际上,不管是营收方面,还是资本市场的倒逼,当下的链家都到了“遵义会议”时间。贝壳找房“瘦身”背后和IPO的压力存在某种高关联。
IPO惹的祸?
一个房子如何通过中介卖出去的?
客户买卖房子,从找房源开始,到匹配成交、走程序服务、到金融借贷、最后到新房买卖、海外房产等等,由于最早入局链家的整个体系都是围绕这样一个“传统”方式在走,因而链家体系内可全部完成,这背后其实也包含互联网的技术体系,以及在交易过程中带给用户的体验感和效率感。
简言之,它是互联网操作下的一个闭环系统,显然,在自营和平台之间需要一个抉择。在房产信息中介市场,自营意味着烧钱,需要有充足的弹药。过去十几年,房产行业发展好,链家自然也迎头而上,左晖的抉择是走自营的道路,要做独立的王国。
2001年成立的链家一直是资本的宠儿。截至去年9月新一轮融资前,链家已进行了包括Pre-A轮在内的七轮融资,仅去年就有四轮战略融资。链家的投资人名单中不乏腾讯、百度、华兴、复兴等知名企业旗下的投资基金,也不乏融创中国、万科集团等房地产巨头。
背靠“房事”,尤其是从2015年开始,链家狂飙突进。
首先,利用资本实施大规模并购抢市场份额,疯狂扩张门店,并购了成都伊诚、上海德佑、深圳中联等七家公司。两年多时间,链家从北京出发,做了全国32个城市的布局,大肆扩张门店,打价格战,直接涨了店铺租金等乱象迭起。
不可忽视的是,链家疯狂扩张背后,其实是带着镣铐跳舞——对赌协议。
根据界面2016年4月披露的链家项目投资计划书,彼时,链家已成立上市团队,正在进行B轮及B+轮融资,承诺B轮交割后5年内上市,否则就需要按照8%的单利率进行回购。也就是说如果在2021年4月之前,链家不能上市,不但要把融来的60亿还回去,同时还要外加8%的利息。
值得一提的是,链家在加大投入,疯狂扩张的势头下,营收等指标却不升反降。由于内外部的因素倒逼,左晖重新回到平台上考虑问题,贝壳找房便迎“难”而生。
按照左晖与彭永东的说法,链家早在2014年就想做开放平台,但当时囿于技术和自身业务不成熟难以实现。现在,物联网+大数据商业模式已成主流,两人认定时机已到。
然而,贝壳诞生更像一个吹被催熟的“婴童”,是链家错过很多天时、地利的机会后,在天花板出现时才决心做的战略转型。
贝壳找房基因里自然背负着IPO重重的壳,背负着左晖的野心的期望。
尤其是2016年上海“2.26”事件,链家缔造起来的金融羽翼被摧毁,据说链家计划金融收益将占到收入的一半。紧接着“9.30”以来的调控风向大变,让链家高投入、高回报的模式看到天花板。
其实市场的反映也折射出了这样一个信号。
去年10月底,华平投资集团退出了链家20亿美元融资计划,原因在于其认为链家寻求的130亿美元估值过高,存在泡沫。华平的退出也意味着链家创始人左晖希望借助贝壳找房颠覆房地产经纪行业、寻求链家上市的尝试受挫。
显然,其之所以产生估值分歧首先或许是源于链家的定位。由此可见,链家“火力”集中在贝壳找房上似乎更像“拔苗助长”。
不妨来看一下这样一组数据,据了解,1万亿GMV,链家用了8000家门店13万经纪人。那么如果2万亿GMV难道把这个投入翻一倍就可以做到?
链家在所有城市3店打1店获得的GMV,本质上是降低了自身的效率,更是全行业产能过剩的始作俑者。今天左晖说要用德祐和贝壳养活更多的门店,这是重资产、重投入的结果,如此疯狂开店的故事,链家的神话如何维续?
500亿估值,融来巨资,一年200亿运营成本的链家发现做大独立王国,垄断幻想难以为继。直营无未来,改做加盟,平台从零开始,规模还是难以增长,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出发的地点。
此番,贝壳找房“瘦身”背后,链家集团IPO战略收缩,至于前路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关键词:贝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