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8 10:52:01 | 来源:电子商务
时间:2023-02-08 10:52:01 来源:电子商务
一时之间,知识付费如同任何一个迅猛生长的新生事物一样被人们热议,为知识付费仿佛成了一件时髦的事情。
知识付费的兴起同时伴随着一部分人的质疑,“知识付费里面讲的很多东西都很浅显,种碎片化的知识听多了,你能学到什么?”“真正想了解知识需要去阅读大部头的著作,5分钟能获得知识吗?”“听课不练习能真正的掌握知识吗?”
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在一次分享中讲过:
“我们现在处在知识付费的1.0版本,教得更多的是一些实用技巧,就是我们学了以后马上每天就能上手的技巧,这样的知识非常的快速,很适合我们现在1.0版本。到了知识2.0版本,如果我们真的希望知识付费能够教一些深度的内容,它一定需要系统的知识体系,需要这一门课从头到尾把这一门领域讲清楚,从深刻的概念开始讲起。知识付费3.0需要定制的成长方案,不仅仅讲一些课,还需要给你成长方案,让你去练习、输出,让你用自己的方式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以及它需要有晋级。能够学完基础课之后学高级课,再学专题课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付费对标到教育课堂。”
质疑声中的“五分钟”、“听课不练习”、“碎片化”等因素正是对标郝景芳所说的知识付费1.0版本,但在我看来知识付费现在已经处在1.0向2.0版本转化的过程中。
根据小鹅通提供数据报告显示,专栏形式的知识产品是最受付费用户欢迎的,占比达 82%。用户用脚投票,告诉大家,拥有一定系统化的专栏产品才是他们所需要的。这些数据也会督促内容创业者做出改变,如何从快消品式的知识产品迭代成为可以对标课堂的体系化知识产品。
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在小鹅通一周年庆典上演讲中提到,做课程要从流量思维转变成产品思维。也就是我们要去想,什么样的产品是用户需要的?什么样的产品能解决用户的痛点?包括用户买了你这个产品之后,其实只是内容付费的开始,因为产品是要持续更新的。
知识产品如何形成体系化、进阶感,以及课程服务思维的建立。
1、在碎片化学习场景中提供系统化课程
例如在课程设计上面不断的加互动内容。包括专题课和线下的更深课程,只有这样的课程有了一个进阶感和体系感。
一个有进阶的体系,需要连贯、有层次,需要有简单的、基础的课,也有更深度的和在一个里面钻深的课,这种才能学习里面一些进阶有体系的课程。另外在学校里的课堂会有互动、测试、答疑,其实所有人听一听知识都会从耳边跑过,一年以后完全不知道,只有你自己真的做练习,或者把它写下来转化成一些输出或者是通过一些个人的自我测试或者是通过对他人的讨论,来使知识真正的能够转化,这些需要在课程设计者之初就考虑到。
2、知识表达能力
我们说的知识付费,并不是在为“知识”而付费,而是为“获得知识的过程”,也就是“教育”而付费,我们是把钱付给了帮助我们转化知识的人。
《刘润 · 5分钟商学院》作者刘润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知识付费的从业者,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创造知识的能力,而是传递知识的能力。当你面向10万+的用户时,就会发现用户群体各方面差距非常大,年龄层次、教育水平、职位高低……各种情况都有。同一个内容,必须让大家都能够听得懂,并且都觉得有价值。这就要求内容提供者必须要能够“深入浅出”:核心的知识必须要深入,抓住本质;而表现的形式一定要浅显,容易和各种用户建立连接。”
3、底层的技术支持
无论是体系化的课程,还是定制化的成长方案,都需要和用户交流、通过沉淀用户学习状态、消费行为、喜爱偏好等一些列信息数据来分析实现。
对于线上授课来讲,需要技术的支持来做到,以目前主流的知识付费平台来看,只起到了知识交付的功能,对于持续学习督促、课堂练习以及课后巩固来讲,都显得太单薄。
这也是很多头部CP开始使用工具型产品的原因,例如吴晓波认为,所谓今天的知识时代大概是这三句话,用新的工具、让好的知识、找到对的人和圈层。在创建吴晓波频道之后,选择小鹅通这个工具来进行知识交付和社群运营,通过用户数据的沉淀来提供更深层次、更个性化的知识产品。
如何把知识付费最轻型的知识碎片场景,在逐渐的往更加有深度的教育体系去过渡。怎样通过工具的辅助让知识付费从一个碎片化、浅度的教育介入到深度、有体系的教育当中,可能是每个内容创业者在2018年应该思考的。
关键词:产品,趋势,未来,知识,教育,课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