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31 09:44:01 | 来源:电子商务
时间:2023-01-31 09:44:01 来源:电子商务
2019年中国低代码行业融资额从100万攀升至1.2亿,低代码正式列入数字化转型下的另一个新风向标。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更快加速低代码的赛道,很多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加入了这个阵营,涌现出一大批“低代码”产品。
观如今的低代码市场可谓百花齐放、群雄逐鹿的局面。过度的市场宣传,再复杂的系统都能通过拖拽方式配置实现,吹嘘低代码无所不能,让客户对低代码的基础认知产生了偏差,在使用低代码产品过程中出现了两极分化:一部分企业对低代码产品的定位及运用比较恰当,的的确确帮助企业加快了运营与管理进程,做到了降本增效;还有一部分企业对低代码的属性没有充分理解,让业务人员设计与搭建企业核心运营场景,未考虑与IT技术的融合,最终因为技术局限导致局部需求无法满足,视其为鸡肋。其根源就在选型低代码平台的认知问题上。
图:低代码平台的类别
低代码平台的市场分类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低代码产品,主要有两个类别:零代码(No Code)与低代码(Low Code),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且产品使用的群体定位也完全不同。
零代码的用户定位是公民开发者,适用于无编程开发基础的业务人员或运营人员,使用过程中通过拖拽方式就能简单高效的配置一些应用场景。
零代码产品大多为公有云部署,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类产品多数不支持扩展开发,配置出来的应用,让业务人员妥协将就使用。但其使用成本低的优势,却容易得到中小微企业客户的青睐。
低代码的用户定位是专业开发者,适用于有技术开发能力的IT人员或交付人员,使用过程中通过“配置化+定制化”的开发方式快速搭建企业各种核心运营场景。
低代码产品大多为私有云部署,需要从业务架构开始梳理到技术应用架构设计,这类平台型产品能够通过二开方式实现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但其使用成本相对较高,适合拥有IT团队的中大型企业客户。
低代码平台的应用现状
无论是零代码还是低代码,目前国内低代码市场把公民开发者作为目标用户群体进行培育,宣导业务人员可自行通过低代码平台进行数字化。现实中业务人员确实也可以构建简单的表级应用,但真正能够支持数字化转型的场景应用却并不简单,会涉及到类如架构设计、系统集成、数据编排等技术问题。业务人员在需求实现过程中,通过各种迂回方式满足或申请技术人员临时协助,由于技术人员在不理解业务的情况下,很难按业务人员规划设计的需求进行落地,导致落地与规划有偏差,最终业务人员只能妥协使用或弃用。
目前多数企业是利用低代码平台的快速构建应用的能力,来开发各业务部门所需的各类应用SaaS,用于填补企业信息化管理未能覆盖的空白领域,通过应用来标化管理。但是这些应用SaaS终究还是承载的是企业管理与服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应用场景创新,未能帮助企业实现从管理转向运营,没有真正发挥低代码快速响应业务、敏捷迭代的产品价值。
很多企业会选择低代码平台来建设企业中台,中台强调的是构造可复用的业务能力中心,支撑前台场景应用的快速构建、快速迭代,释放企业创新和变革的能力,这与低代码平台能够敏捷响应业务需求变化的特性不谋而合。由于低代码市场过度宣传,企业选型考察不充分等因素,原本规划设计了一艘航母,在建设过程中才发现所选择的产品架构设计不足、平台的开放性不够、系统集成能力不高、代码开发工作量过大等问题,导致需求无法实现,最终把航母落地成木筏,甚至项目失败。
其实,任何产品都要回归满足需求的初衷,同样,低代码平台的本质也是要满足业务规划设计时的需求可以落地。无论是信息化建设,还是数字化转型,需求都源自业务,由业务人员进行规划和设计,IT人员负责需求的技术实现与落地。所以,低代码平台更应该是面向专业开发者的数字技术工具平台,借用深圳市八佰数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重新定义——程序员不想开发的代码做到自动化,才称之为低代码。
图:双向驱动管理的低代码开发平台
选型低代码平台关注点
业务能驾驭的低代码,需求不能完全落地
低代码平台须以满足企业需求能够完全贴合实际落地作为首要目标,如果仅仅是为了让公民开发者能更好的操作使用低代码产品,过多考虑业务运营人员的易用性,必然会影响产品的设计往用户操作偏离,最终使得低代码产品对企业需求的完全落地效果有偏差。
功能越多的低代码,交付效率越慢
低代码平台必须满足调研即开发、开发即部署、敏捷创新的能力要求,缩短传统应用开发模式的交付周期。企业任意需求都能通过拖拉拽、可视化配置实现是不可能的,每个企业的运营模式都有其独特性,必然会存在个性化需求,如果低代码平台过多的考虑功能层面,势必会造成产品架构臃肿,导致产品开放性不足、扩展性不高等系列问题。
70%可视化配置+30%个性化定制
低代码平台最好能面向业务人员和IT人员双向驱动管理,拥有通用场景的可视化配置能力,满足部分场景需求实现,还必须要有非常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能够通过二次开发实现企业规划设计时的各类个性化场景需求,扩展方式不仅限于是代码开发,还要支持插件开发,以及支持外部插件引入等。企业数字化过程不能一撮而就,需要不断创新、不断迭代,过程中需要对IT资产加以保护,还需要低代码产品支持平滑升级。
作者:深圳市八佰数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平台,正确,企业